急性与陈旧心梗鉴别要点
2025/06/14·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来源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规律及分期 - 心血管 - 天山医学院
临床上规定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个月后,即称为陈旧性期。 一般情况以>3个月为陈旧性期。 异常Q波很少有变化或转为QR、Qr型或转为q波或Q波消失。 ST段恢复正常或呈缺血型压低或呈恒定性抬高。 T波恢复正常或低平、倒置或呈恒定性冠状T波。
一文读懂|急性心梗的心电图演变
超急性期(数分钟至数小时):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数分钟,开始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产生异常高耸的T波,然后出现ST段上斜型或弓背向上型抬高,与直立T波相连。
壹生资讯-急性心肌梗死分期演变历程···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电图的变化随着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发展和恢复而呈现一定演变规律。根据心电图的图形演变过程和演变时间大致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亚急性期)和陈旧期(愈合期)(图1)。 图1、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1、超急性期
思考过程
我们正在处理用户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期与陈旧期鉴别的问题。根据用户提供的搜索索引信息,我们需要整理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特点,重点比较演变期(包括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与陈旧期的鉴别要点。
从搜索结果中,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关键信息:
-
时间范围:
- 演变期(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数分钟至数周内。
- 陈旧期一般在心肌梗死发生数月后(通常>3个月)。
-
心电图特征:
- 演变期的心电图呈动态变化过程:
- 超急性期:T波高耸,ST段斜形或弓背向上抬高,无Q波(2、5)。
- 急性期: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T波倒置加深(1、6)。
- 亚急性期:ST段回落至基线,T波倒置变浅,Q波持续存在(8、11)。
- 陈旧期: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稳定(如持续倒置/低平),Q波持续存在但稳定不变(1)。
-
心肌损伤标志物:
- 演变期:肌钙蛋白/CK-MB呈动态演变(升高→峰值→下降)(10)。
- 陈旧期:心肌酶学指标恢复正常(10)。
-
临床症状:
- 演变期:常有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8)。
- 陈旧期:通常无症状,或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等后遗症(10)。
-
影像学表现:
- 演变期:心脏超声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肌水肿(13)。
- 陈旧期:心肌瘢痕形成(核素显像或心脏MRI可见纤维化)(10)。
鉴别要点总结:
- 时间因素:发病时间>3个月支持陈旧期诊断。
- 心电图动态性:演变期ST-T有动态变化,陈旧期图形稳定。
- 生物标志物:演变期升高,陈旧期正常。
- 影像学:演变期可见水肿/运动减弱,陈旧期见瘢痕。
注意:再灌注治疗可能改变典型演变过程(14)。
我们将以表格形式清晰对比这些特征,并强调临床实践中需结合动态心电图、酶学及影像学综合判断()。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演变期(包括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与陈旧期的临床鉴别要点,综合权威文献整理而成(8111):
一、核心时间范围
二、心电图特征对比
三、临床与实验室指标
四、关键鉴别要点
-
时间因素
- 症状或心电图改变在3个月内→提示演变期(需动态监测)
- 异常Q波持续**>3个月**且无动态变化→陈旧期(1)。
-
心电图动态性
- 演变期:需连续监测(如每8-12小时复查),观察ST-T演变及Q波进展。
- 陈旧期:多次复查无变化(如ST段无抬高、T波形态固定)(6)。
-
心肌标志物
- 演变期:肌钙蛋白峰值在12-24小时,5-10天回落;
- 陈旧期:肌钙蛋白始终正常(10)。
-
再灌注治疗影响
- 早期溶栓/介入可能加速演变(如ST段迅速回落),但Q波持续存在仍为陈旧期标志(14)。
五、易混淆情况的鉴别
-
急性心肌梗死复发 vs 陈旧性心梗
- 复发:在陈旧性Q波基础上出现新ST段抬高+T波高耸(需结合症状+肌钙蛋白)。
- 陈旧期:无新发ST-T动态改变(10)。
-
其他非心梗疾病
- 早期复极/心包炎:ST段凹面抬高,无Q波;
- 肥厚型心肌病:Q波深窄但无ST-T演变()。
注:实际鉴别需结合三联证据——
① 动态心电图(观察ST-T/Q波演变);
② 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动态曲线);
③ 影像学(超声/MRI评估心肌活性)(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