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红蓝药丸理性选择分析
2025/06/27·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f6c378cf16764408bb4818174389378f~tplv-9xxiciwj9y-image.image
你会怎么选
Reason
来源
人性经得起实验吗:揭露人性的5个实验
实验结果:受试者们要求回答的“难题”可参考下图所示 他们所需做的仅是指出右侧中的哪一条线段与左侧的线段等长。你看,阿什所提的问题远未达到什么设计下一代空间站的那种难度。说实在话,一个能在这种类似线段长度的问题上答错的人,除非是你当天早上服用了两个剂量的迷幻药,还把它擦在了眼球上(当然这将会引发其他更为可怕的“试验”,我们略过不谈)。然而遗憾的是,当看到参与测试的其他三个人给出错误的回答时,32%的受试者也给出同样错误的答案,即使线段长度的差别达到几个英寸也依然如此。三人成...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20HJE7Z7A6K2M7QBASKV3G
西安交通大学
人性实验(笔记)
## 一、从众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线段实验,他画了3条长短不一的线段,让受试者来判断长短。参考试验的人员中只有一个是真被试,其他都是实验人员假扮的。当其他实验人员都说某条较短的线段更长时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7HH8TYPAWKCJTC5STHQZF96
知乎
人性实验(第2版)
《人性实验(第2版)》是由2021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书 名人性实验(第2版)作 者[美] 库尔特.P.弗雷(KurtP.Frey)[英] 艾登.P.格雷格(AidenP.Greg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1MZQQS1BZ6M5JJ8QE2SPV9
百度百科
不要挑战人性史上20个经典人性实验
《不要挑战人性史上20个经典人性实验》是202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潘楷文。
https://s2.zimgs.cn/ims?kt=url&at=smstruct&key=aHR0cHM6Ly9jZG4uc20uY24vdGVtcC8yMDIxMTExODEwMTEzOS0wNDZjbjNvbWI3czd5dTcyNDJkdnM0dTkwdTU2OGgxYS5wbmc=&sign=yx:vwfYxilfk-1jrtYWPjgmjicOSsU=&tv=400_400
百度百科
思考过程

嗯,我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关于红蓝药丸的选择题。首先,我需要仔细理解题目的条件,然后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结果,再考虑可能的逻辑和策略。

题目是说有两种药丸,红色和蓝色。选择蓝色的人如果超过50%,那么所有人存活;如果蓝色不超过50%,那么只有选红色的人能活,选蓝色的人会死。问题是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选择。

首先,我需要明确这里的条件是否是集体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所有参与者的总选择比例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死。比如,如果大多数选蓝色,那大家都能活;否则,选蓝色的人会死,选红色的人活下来。这类似于一个群体博弈的问题,每个人的选择会影响整体的结果,而自己的存活也依赖于别人的选择。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可能的策略。比如,如果每个人都是理性人,会如何选择?如果大家都不选蓝色,因为担心蓝色不超过50%导致自己死亡,那么可能更多人会选择红色。但另一方面,如果蓝色超过50%就能保证所有人存活,所以可能有人会选择蓝色来追求这个结果。

这里可能涉及到纳什均衡的概念。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采取的策略组合,在给定其他人的策略选择的情况下,没有人有动机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找出这样的均衡点。

假设所有人都选择红色,那么蓝色的比例是0%,显然不超过50%,所以选红色的人都活下来。这时候,如果一个人选择蓝色,那么蓝色比例变为1/(n),假设n是总人数,当n足够大时,这个比例可能还是低于50%。所以这时候选蓝色的人会死,而其他人存活。因此,在所有人都选红色的情况下,没有人有动力单方面改变策略,因为改变策略会导致自己死亡。因此,这可能是一个纳什均衡。

但另一个可能的均衡是当刚好超过50%的人选择蓝色。例如,如果刚好有51%的人选蓝色,那么所有人都能活下来。这时候,如果一个选蓝色的人改选红色,那么蓝色比例降到50%以下,导致所有选蓝色的人死亡。因此,那些选蓝色的人不会有动力改变策略。而选红色的人如果改选蓝色,会增加蓝色的比例到超过50%,但此时他们自己如果改选的话,可能变成选蓝色的一员,所以如果原本选红色的人改选蓝色后,总蓝色比例超过50%,他们自己存活的概率会更高。这时候可能存在矛盾。

不过这里可能存在一个临界点,比如当蓝色超过50%时,整体存活;否则红色存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存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呢?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每个个体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到他人的选择。如果他认为足够多的人会选择蓝色,那么他可能也会选择蓝色以确保存活;但是如果他认为大多数人不会选择蓝色,那么他会选择红色来确保自己存活。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个“公共知识”的问题,即如果每个人都公开承诺选择蓝色,并且都相信其他人也会这样做,那么蓝色超过50%,大家存活。但现实中可能存在协调失败,即虽然理性上都知道应该选择蓝色以达到更高的存活率,但由于缺乏信任或协调机制,导致人们反而选择红色。

举个例子,如果总人数是100人,当有51人选蓝色时,成功;而如果只有49人,则失败。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整体结果。但如果没有一个权威来强制协调,每个人可能都会担心其他人是否会选择蓝色足够多,从而选择红色作为保险。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风险偏好。选择蓝色的人承担了较高的风险:如果蓝色不足50%,他们就会死;而选红色的人则只有在蓝色超过50%的情况下才会面临风险(此时他们存活)。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当蓝色超过50%,所有选红色的人也会存活吗?或者题目中的条件需要再仔细看一遍。

题目中的条件是:如果蓝色超过50%,所有人存活;如果蓝色不超过50%,则选红色的人存活,选蓝色的死。所以当蓝色超过50%的时候,无论自己选的是红色还是蓝色都能活。但当蓝色不超过50%的时候,只有红色能活。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预期其他人会选出超过50%的蓝色,则自己无论选什么都能活;但如果预期其他人不会达到50%,则自己必须选红色才能活。

因此,个人在做决策时需要评估其他人的选择。例如,如果我认为其他人会选出超过50%的蓝色,那么我可以选择蓝色或者红色,结果都是一样的存活。但是如果我认为其他人可能不会选出超过50%的蓝色,那么我必须选择红色才能活。

但问题是这种情况下是否存在一个均衡点。例如,如果所有人都确信其他人会选择蓝色的比例超过50%,那么自己选择红色或蓝色都可以。但是如果其中有人开始怀疑其他人是否会真的选择足够多的蓝色,则可能会转向红色。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协调失败”的情况,即理论上最优的结果是所有人选择蓝色(超过50%),但实际上可能因为缺乏协调而导致许多人选择红色,从而达不到50%的阈值。

现在回到题目中的投票结果:有54%的人选择了红色,46%选择了蓝色。所以实际结果是蓝色未超过50%,因此选红色的存活,选蓝色的死亡。这种情况下,实际的结果符合投票的结果吗?比如,如果投票是真实的,并且确实有46%选蓝色,则蓝色未超过50%,所以选红色的存活。

那么问题就是:作为一个理性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如何决策?

可能的思路是寻找一个策略,使得无论其他人如何选择,自己都能最大化生存的概率。或者,在不知道其他人选择的情况下,如何基于假设来决定自己的选择。

例如,如果假设其他人都随机选择,或者根据某种分布选择,那么可以计算期望值。但题目中可能没有给出其他人的分布信息,所以需要基于自己的判断。

另外,考虑到这是一个心理学实验或者人性测试,可能存在从众效应或利己主义的影响。例如,人们可能倾向于选择红色作为保险策略,因为如果蓝色不足50%,自己就安全了;而选择蓝色则需要冒险。

但另一方面,如果足够多的人选择蓝色,则所有人存活的可能性更高。例如,如果有60%选蓝色,则所有人活下来,包括那些选红色的人。因此,对社会来说最优的结果是尽可能多的人选蓝色,超过50%。但对于个人来说,可能存在搭便车的心态:即使自己不选蓝色,只要其他人足够多选蓝色,则自己选红色也能存活。因此可能导致“集体行动困境”,即个人理性导致群体非理性结果。

例如,在公共物品博弈中,每个人都知道贡献是好的,但由于个人利益的考量,最终导致没有人贡献。类似地,在这里,如果每个人都希望别人选择蓝色而自己选择红色,则最终可能达不到50%的阈值。

回到问题本身:用户问我会怎么选择?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需要根据逻辑来分析。

首先,假设我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存活,并且希望最大化整体存活人数。

如果我能确定其他人会如何选择:

  • 如果我相信其他人会有超过50%选择蓝色,则我可以选择蓝色或红色都可以存活。
  • 如果我相信其他人不会超过50%选择蓝色,则必须选择红色才能存活。

但如果没有关于他人选择的信息,则需要做一个预测。

例如,在类似的心理学实验中,通常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红色作为保险策略。例如,在题目中的投票显示46%选蓝色,54%选红色。这表明多数人选了红色。

但如果我们考虑理性预期下的均衡:

假设有一个混合策略均衡,每个人以概率p选择蓝色,使得其他人选择蓝色的概率为p时,个人的最佳反应是无差异于选择蓝色或红色。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期望值:

个人存活的概率取决于他人的选择。

假设总共有N个人,但为了简化计算,假设N很大,可以用概率代替比例。

对于一个人来说:

  • 如果他选择蓝色:

    存活的概率 = P(至少超过50%的人选蓝色)

  • 如果他选择红色:

    存活的概率 = 1 - P(超过50%的人选蓝色)

这里可能需要更精确的计算。实际上,在群体中每个人的存活概率取决于群体的选择:

当蓝色超过50%,则不管自己选什么都能活;

当蓝色不超过50%,则必须选红色才能活。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

存活的概率 = P(蓝色>50%) + P(蓝色≤50%) * I(自己选红色)

其中I(自己选红色)是指示函数,自己是否选了红色。

因此,如果个人选择蓝色:

存活概率 = P(蓝色>50%)

如果个人选择红色:

存活概率 = P(蓝色>50%) + P(蓝色≤50%)

即无论自己如何选择,当蓝色>50%时都能活;当蓝色≤50%时只有选红色的活。

因此,存活概率:

  • 选蓝色:P(蓝色>50%)

  • 选红色:P(蓝色>50%) + P(蓝色≤50%) = 1

但不对,因为当自己选红色时,在蓝色≤50%的情况下自己能活的概率是1(因为此时自己选了红色),而当自己选蓝色时,在蓝色>50%的情况下能活的概率是1(不管自己选的颜色),但这里的P(蓝色>50%)是否包含自己的选择?

这里需要明确:这里的P(蓝色>50%)是不包含自己的选择吗?还是包含的?

比如,在计算概率时是否考虑自己的选择会影响总比例?

这可能比较复杂。假设总人数为n+1(包括自己),那么当自己选择蓝色时,其他n人的选择会影响总是否超过50%。

这可能涉及到贝努利分布或其他概率模型。

不过对于大数来说,自己的一个选择可能对整体比例影响不大。例如,在n很大时,自己是否选蓝色几乎不影响总比例是否超过50%。

因此,在大数情况下,可以近似认为自己的选择对整体结果的影响很小。因此:

当n很大时:

存活概率(选蓝色) ≈ P(其他n人选出超过50%的蓝色)
存活概率(选红色) ≈ P(其他n人选出超过50%的蓝色) + [1 - P(其他n人选出超过50%的蓝)] * 1

即:选红色的存活概率 ≈ 1

而选蓝色的存活概率 ≈ P(其他人的选择导致整体超过50%)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选红色几乎是必活的(概率为1),而选蓝的风险取决于其他人是否足够多选蓝。

但是这似乎与直觉不符,因为如果其他人足够多选蓝,则整体超过50%,此时选蓝和红都能活;否则只有红能活。但为什么说选红的存活概率为1?其实不一定。

例如,在n很大的情况下:

假设其他人中的比例是p(独立于自己的选择),那么总的比例为(k + 自己的选择)/(n+1) ,其中k是其他人中选蓝的数量。

这里如果n很大,并且p接近某个值,则自己的选择对总比例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在近似下可以认为总比例由其他人决定。

这样:

存活概率(选蓝)≈ P(其他人中的蓝比例 > 50%)

存活概率(选红)≈ P(其他人中的蓝比例 > 50%) + (1 - P(其他人中的蓝比例 > 50%)) * 1 = 1

因为当自己选红时,在其他人蓝比例>50%时自己活,在<=50%时自己也活。因此存活概率为1?

这似乎有问题。例如,当其他人蓝比例>50%,则无论自己如何都活;如果其他人蓝比例<=50%,那么只有自己选红才活。因此:

存活概率(选红)= P(其他人蓝比例 > 50%) + P(其他人蓝比例 <= 50%)

因为不管怎样自己都活?

不对,实际上:

当自己选红:

  • 如果其他人蓝比例 > 50%: 总蓝比例可能刚好超过或不足?例如,如果其他人有51%的蓝,加上自己是否选红或蓝会影响总数?

比如,在极端情况下,假设有n=1人(加上自己总共有2人)。如果其他人(即另一个)选蓝的概率p,则:

如果自己选蓝:

总蓝比例为 (1*p + 1)/2 (假设另一个选蓝的话,则总蓝为2/2=100%;另一个不选蓝,则总蓝为1/2=50%)。

此时存活概率为:另一个是否选蓝?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另一个选蓝的概率p,则自己选蓝的存活概率为 p(因为只有当另一个也选蓝时总蓝比例为100%>50%,否则是50%,即总蓝=1/2不大于50%)。

而如果自己选红:

存活概率为:当另一个选蓝(总蓝=1/2不大于50%),则自己存活;或者另一个不选蓝(总蓝=0.5<=50%,自己存活)。所以无论另一个如何选择,自己都存活? 不对。

在两人情况下:

如果自己选红:

另一个若选蓝,则总蓝=1(另一个),总人数2人。1/2=50%,不大于50%,因此自己(红)存活;另一个若不选蓝(即也红),则总蓝=0<=50%,自己存活。因此无论另一个如何选择,自己都存活? 是的!

但如果自己选蓝:

另一个若选蓝,则总蓝=2/2=100%,超过50%,所以自己存活;

另一个若不选蓝(即红),则总蓝=1/2=50%,不大于50%,因此自己死。

因此,在两人的情况下:

  • 选红:存活概率为1(无论对方如何)

  • 选蓝:存活概率等于对方选蓝的概率p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显然理性选择是红。

推广到n+1人的情况:

当其他n人中选出k个蓝:

总蓝数 = k + 自己的选择(1或0)

总人数 = n+1

需要满足总蓝数/(n+1) > 50%

即 k + 自己的选择 > (n+1)/2

对于大n来说:

当其他n人中蓝的比例接近p,则总蓝比例约为 p + (自己的选择)/n

这几乎等于p。因此,在大数情况下:

存活概率(选蓝)≈ P(p > 50%)

存活概率(选红)≈ 1(因为无论其他人如何,只要自己选红)

因此,在大数情况下,理性的个人会选择红,因为无论其他人如何选择自己都能活的概率更高?

但这样结论的话,在大数情况下所有人都会选择红,则总蓝比例为零,无法超过50%,导致只有红能活。但这和假设是一致的:即均衡状态下所有人选红。

但是这似乎矛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人都能协调并承诺选择蓝,则总蓝比例会超过50%,所有人都能活下来。但是如果没有协调机制,则理性个人会选择红。

这类似“囚徒困境”或“公共物品博弈”中的问题: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现在回到原题中的选项:

现在用户给出的投票结果是46%蓝和54%红。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结果是蓝<=50%,因此红能活。

如果此时我作为一个参与者参与这个实验,并且知道其他人的投票比例是接近这个结果的话,那么我应该怎么做?

例如,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大多数人倾向于红(如投票显示),此时作为理性个人也应该选择红以确保存活。

但问题是在决策的时候并不知道其他人的实际选择结果。所以决策基于预期或预测其他人的行为。

或者题目中的投票是否反映了实验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数人选了红导致蓝不足50%。

那么作为一个新参与者,在不了解他人选择的情况下如何决策?

这里涉及到预测他人的行为。可能需要根据常识或心理学知识进行判断:

  • 大多数人可能会考虑保险策略,即选择红以防万一;
  • 部分人可能出于利他或相信他人会选择足够的蓝而选择蓝;
  • 存在“从众效应”或“社会证明”,可能看到别人的选择而跟随。

不过在没有先验信息的情况下(比如题目中的投票结果是在实验之后才看到的),作为一个初始决策者应该如何?

回到题目中的描述:“在微博上看到有意思的人性实验”,可能这个实验已经被做过,并且用户想知道读者的选择。

用户的问题是:“你怎么选?我第一反应是选择了蓝色。”

现在用户询问模型的选择,并给出一个投票结果(46%蓝 vs 54%红)。

作为逻辑推理模型,应该如何分析?

首先明确规则:

规则是:如果选择蓝色药丸的人超过50%,则所有人活着;否则(<=50%),只有红活着。

因此,每个个体的决策逻辑如下:

  • 如果我认为足够多的人会选蓝(超过50%),则我可以选择蓝或红都能活;
  • 如果我认为不够多的人会选蓝,则必须选红才能活。

问题在于在不知道他人选择的情况下如何判断。

可能的思路:

  1. 尝试达成群体最优解:希望尽可能多人活下来;
    此时个人应该选择蓝,并说服他人也选择蓝;
    但是如果没有协调机制,个人难以确定他人是否也会这样做。

  2. 个人最优解:无论别人如何都确保自己能活;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我相信大多数会选蓝,则跟风;
    • 如果不相信,则选红。
  3. 混合策略:以某种概率分布选择红或蓝以使对手无法预测,并最大化期望生存概率。

但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同时决策的问题,并没有对手互动。

另一种分析方式是从博弈论的角度寻找均衡:

考虑对称均衡(所有人都采用相同的混合策略):

设每个人以概率p选择蓝,则其他人的行为相同。

我需要找到p使得个体的最佳反应是对称策略下的p。

我的存活概率取决于p:

当我自己选择蓝时:

  • 总体中其他人的p导致总蓝超过50%的概率是多少?

假设总人数很大,则自己的选择对整体影响可忽略。
则整体蓝的比例约为p.

因此:

  • 如果我选择蓝,则我的存活概率等于整体p > 50%的概率;
    在对称均衡下,其他人的p是相同的,则整体蓝的比例约为p;
    所以我的存活概率为:p > 50% 时存活;
    但这里的p是一个概率分布吗?

或者更准确地说,在对称混合策略下每个人以概率p独立地选择蓝,则总蓝的比例服从二项分布Bin(n, p),其中n是人数减一(不包括我自己)。对于大n来说,可以用正态分布近似:

均值μ = (n) * p

方差σ² = n p (1 - p)

要计算总蓝人数是否超过(n+1)/2:

即k >= (n+1)/2 → k >= n/2 + 0.5

由于k必须是整数,在n+1人中总数为k_blue = k_others + 我的选择(假设我选择了蓝的话则+1).

但这可能太复杂了。

或许我们可以忽略我的个人对整体的影响,并假设在大数情况下我的个人决策对整体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时:

当我自己选择蓝:

我的存活概率等于总体中其他人是否使得总蓝超过50%的概率。

但由于我自己也选择了蓝,则总蓝的比例约为p + (1/n)*p (这里可能需要更精确的计算)。

但或许对于大n来说,可以近似认为总比例是p.

因此我的存活概率约为p > 50%.

同理如果我自己选择红:

我的存活概率约为1(因为如果总体中p <=50%, 我的选择红保命;否则即使p>50%,我也活着).

但这似乎矛盾?

实际上:

如果我自己选择了红,则不管整体是否超过50%,我都活着吗?

不对!

正确的分析:

总的条件是:

  • 如果总体中blue > 50%,则所有人活;
  • 否则只有red存活。

因此:

对于我自己来说:

  • 如果我选择blue:
    我的存活取决于总体中blue是否 > 50%;
    (这里的总体包括我的选择)
  • 如果我选择red:
    我的存活取决于总体中blue是否 > 50%吗?
    不!无论总体中blue是否 > 50%,我都活着:
    • 如果blue > 50%, 所有人活;
    • 如果blue <= 50%, 只有red活(我属于red).

哦对的!这样分析的话:

当我自己选择red:

无论其他人如何选择我都不会死!

因为不管blue是否超过50%,我都属于red或者被整体存活覆盖。

即: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我选择red,则我能存活!

而如果我选择blue,则我的生死取决于blue是否超过50%.

这显然不对啊?

举个例子:

假设总人数是2人(包括我自己):

如果我选择了red:
另一个人若选择了blue:
总blue是1/2=50% → 不超过50%,所以只有red存活(我)。
另一个人若选择了red:
总blue=0 → 不超过50%, 所以我活。
因此无论对方如何我都活。

如果我选择了blue:
另一个人若选择了blue → 总blue=2/2=1 → 超过50%, 所有人活。
另一个人若选择了red → 总blue=1/2=50% → 不超过, 所以我死。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存活概率取决于对方的选择:
如果对方选择blue的概率是p,则我存活的概率为p。
如果对方总是理性,并且我也如此推理,则对方会倾向选择red以确保自身安全。

所以,在两人情况下:

理性人的均衡解是两人都选择red → 总blue=0, 所以两人都存活;
但是若有一人选blue,并希望对方也如此,则可能失败。

回到原题中当总人数很大时:

假设所有其他人都选择了red(即p=0),则:

  • 我若也选择red → 存活;
  • 我若选择blue → 总blue为1/(n+1)≈0 → 不超过50%, 所以死.

如果其他人都选择了blue(p=1):

  • 我若也blue → 存活;
  • 我若red → 存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 在极端情况下:
    • 全部blue → 存活;
    • 全部red → 存活;
    • 混合策略可能存在多個均衡吗?

更一般的,在大数情况下:

假设其他人独立地以概率p選blue,
我自己的選擇將影響總體blue的比例,
但由于n很大,
我自己的選擇對總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總體blue的比例大致為p.

所以:

  • 如果我選擇blue:
    我的存活概率約等於P(p > 50%) = 若p > 50%, 則生還; 否則死.

  • 如果我選擇red:
    我的存活概略為 1 (無論p是多少),
    因為:
    若 p > 50%, 則所有人都生還(包括我);
    若 p ≤ 50%, 則只有我(選擇red)生還.

哦不對啊!这个结论是不是有问题?

根据规则:
当总blue > 50% → 所有人生还;
否则 → 只有選擇red的人生还.

所以我選擇red的話:
無論總blue是否超標,
我都能活:
若總blue > 50%, 我作爲red成員也被包含在"所有人"之中;
若總blue ≤ 50%, 我作爲red生還.

哦! 是的! 因此:
不管别人如何選擇,
只要我自己選擇red,
我就一定生還!

而選擇blue的話,
我的生還取決於總blue是否超過了50%.

這就完全改變了問題!

這意味著,
選擇red是一個嚴格佔優策略,
無論其他人的選擇,
都應該選擇red,
從而確保自己的生還.

因此,
在博弈論分析中,
理性個體必將選擇red,
因為它確保了無論他人的選擇,
自己都能生存.

這就導致了,
所有人選擇red的均衡,
此時總blue為零,
符合everyone survives.

但是這與群体層面的最大利益一致,
但與個人選擇的邏輯卻不同,
因為在這種均衡下,
所有人選擇red,
但同時,
選擇blue的話,
如果所有人都如此,
也能確保所有人生还,
可是不存在激勵去改變.

啊,
但這似乎存在多個均衡:

  1. 全員red → 生存.

  2. 全員blue → 生存.

這兩種都是納什均衡,
因為:

  • 在全員red的情況下,
    任何個人改變至blue會使總blue=1/(n+1) << 50%,
    所以該個人死亡,
    故無人願意改變.

  • 在全員blue的情況下,
    任何個人改變至red不會影響總體超過50%,
    故該個人仍生還,
    但此時他仍可改變而不影響結果.
    這是否正確?

假設n+1人, all choose blue,
此時total blue = n+1 > 50%.

若某個人改選red,
則total blue = n > 50%,
依然符合所有人存活.
因此,
此時該個人可以單方面改變策略到red而得到相同的生存結果.

因此,
全員blue是一個弱平衡点(Weak Nash Equilibrium),
而全員red是一個嚴格平衡点.

因此,
理性的個人會選擇red,
因為無論他人如何選擇,
這是最安全的.

那這是不是意味著,
red 是佔優策略?

佔優策略是指不管其他參與者如何行動,
該策略都比其他策略更優.

在此問題中,
選擇red無論其他參與者如何行動,
都至少不会比選擇blue更差,
而有可能更好.

例如:
當blue over 50%:
選擇red和blue都能活 → 相同.
當blue ≤ 50%:
選擇red能活而blue不能 → red優於blue.

所以在任何情況下,
red 的生存概率 ≥ blue 的生存概率.

因此,
red 是佔優策略,
個人理性會導致全員選擇red,
從而達成 everyone survives 的結果,
與全員blue 的結果相同,
但過程不同.

但是這與原題中的條件不符嗎?
原題說,
如果blue > 50% → all survive;
否则只有red survive.

因此,
在個人層面,
選擇red能保证生存,
而不選擇它存在風險。
所以red 是佔優策略,
每個人都有激勵選擇它,

最終達成全部人選red,
此時 blue=0 ≤ 50%',
所有選red的人都生還,
符合規則.

因此,
在此情境下,
理性个体会選擇 red.

但這似乎与原貼提供的投票结果相符,
因为46% choose blue and 54% choose red.

然而,
若所有參與者都是理性的,
應該全部選擇 red,
結果應為100% red,
导致 blue=0 <= 50%',
所有人都 alive,

但是为何投票結果显示46% blue?

这可能说明參與者并非完全理性的,
或存在其他因素例如:

  • 心理上的偏好,
    例如想成为英雄,
    或利他倾向;
  • 缺乏對問題的明確理解;
  • 或者原貼中的投票允許重复參與,
    造成數據偏差.

此外,
問題中的描述提到「第一反應選了藍色」,
可能反映直觉反應與理性分析的差異.
人们可能第一直觉上希望帮助更多人存活而選擇 blue,
但經過分析後發現 red 更安全.

总结来说,
在完全理性的前提下,
个人应该選擇 red,
因爲它是佔優策略.
这导致全体参与者選擇 red 的均衡,
从而 everyone survives.

但是,
原貼中的投票結果显示多数人仍然选择了 red (54%),
与这个分析一致.

因此,

结论是:

  • 理性个体会選擇 red,
    因爲無論其他人的選擇如何都能保证生存.
  • 因此在实验中多数人选 red,
    最终 blue 不足 50%,
    导致 red 全部生还.

所以我的回答也應該是選擇 red.
但是用户提到“我第一反应選了 blue”,
这可能反映人性中的利他主义或非完全理性.

不过问题问的是“你怎么选”,
作为模型需要给出逻辑上的最优解,
即 red.
而用户的投票显示多數人这样選,
与分析結果一致.

所以最终答案应该是 red。

在分析该人性实验的选择题时,需基于博弈论和逻辑推理得出最优策略:

规则回顾

  • 若选择蓝色药丸的人>50%:所有人存活。
  • 若蓝色≤50%仅红色药丸持有者存活。

关键逻辑分析

  1. 理性人视角

    • 选择红色:无论他人如何决策,自身生存概率为 1(若他人多选蓝→全体存活;若他人少选蓝→仅自身存活)。
    • 选择蓝色:生存与否取决于他人是否推动总比例>50%,存在风险(若不足阈值则必然死亡)。
    • 结论红色是严格占优策略——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劣于蓝色,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更优。
  2. 群体均衡

    • 若所有人都理性地选择红色,则总比例为 100%红(对应 Blue ≤ 50%),符合规则中“仅红存”的条件——全体仍存活
    • 这一均衡与“全体选蓝”的理想结果殊途同归(均达成全员生存),但无需依赖他人合作即可实现。
  3. 实验数据验证

    • 图中投票显示 46% blue vs. 54% red(与理论预测一致)。实际结果即为“蓝未超半数”,红组全员生还。

心理学与人性因素

尽管从纯逻辑角度红色占优:

  • 直觉误区:部分人可能误认为“需更多人选蓝才能触发全体生存”,忽略自身策略对结果的影响。
  • 利他倾向:主动选蓝希望推动群体达标(如原作者第一反应),但这种行为本身风险极高且无保障机制。

最终结论

理性决策应为:选择红色药丸
理由:

  • 完全确保个人生存;
  • 群体层面仍能达到全员存活(尽管路径不同)。

这一结果也解释了实验中多数人实际倾向红色的现象——即便未深入博弈论分析,“趋利避害”本能已导向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