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K8s RuntimeClass详解
2025/07/02·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详细解释 k8s 中 RuntimeClass 的作用,以及原理。

根据您的任务需求,我需要了解一些关于Kubernetes RuntimeClass的具体研究方向:

  1. 您是否需要特别关注RuntimeClass与特定容器运行时(如containerd、CRI-O、Docker等)的集成细节?
  2. 您是否希望研究报告包含RuntimeClass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最佳实践示例?
  3. 您对RuntimeClass的安全性和性能影响方面的分析是否感兴趣?
以 containerd 为主吧

好的,我们将在2025年07月02日(星期三)开始这项研究。

这是一个关于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及其与 containerd 集成原理的深度研究计划。

Research plan

研究报告:Kubernetes RuntimeClass 深度解析(以 containerd 为核心)

第一阶段:核心概念与价值主张

此阶段旨在建立对 RuntimeClass 的基础认知,明确其在 Kubernetes 生态中的定位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1. 定义与目标: 探究 RuntimeClass 的基本定义,理解其被引入 Kubernetes 的初衷和旨在解决的关键挑战(例如,在单一集群中支持多种异构运行时环境)。
  2. 演进历史: 简要回顾在 RuntimeClass 出现之前,社区是如何处理多运行时需求的,以凸显 RuntimeClass 的演进价值。

第二阶段:工作原理与架构剖析

此阶段将深入技术底层,解构 RuntimeClass 的工作机制,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其架构。

  1. 核心组件交互: 分析从用户提交 Pod 配置到容器最终被特定运行时拉起的全过程。重点研究 Kubelet、CRI(容器运行时接口)、RuntimeClass 控制器以及容器运行时(Container Runtime)之间的信息流和调用链。
  2. 架构可视化: 创建一个清晰的架构图,直观展示上述组件如何协同工作,特别是在 Pod 的 runtimeClassName 字段被指定时,请求是如何被路由到正确的运行时处理程序的。

第三阶段:与 containerd 的集成实现

此阶段聚焦于用户指定的 containerd,详细分析其与 RuntimeClass 的集成细节。

  1. CRI 插件与 Handler 配置: 研究 containerd 的 CRI 插件如何识别和处理来自 Kubelet 的运行时请求。重点分析 containerd 的配置文件,理解其中 runtimeshim 的配置如何与 Kubernetes 中的 RuntimeClass 对象进行映射和关联。
  2. Shim API (v2) 的作用: 探究 containerd 的运行时 Shim API (v2) 在支持多运行时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它是如何解耦 containerd 主进程与具体容器运行时的。

第四阶段:典型应用场景与最佳实践

此阶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 RuntimeClass 的实际应用价值和部署策略。

  1. 场景分析:
    • 安全沙箱: 研究如何利用 RuntimeClass 结合 gVisor 或 Kata Containers 等技术,为需要强隔离的应用提供沙箱环境。
    • 性能优化/硬件加速: 探究如何为需要特殊硬件(如 GPU)或性能优化的应用配置专门的运行时。
    • 版本/功能兼容性: 分析如何使用 RuntimeClass 在同一集群中平滑地测试和迁移到新版本的容器运行时。
  2. 实践总结: 归纳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RuntimeClass 的最佳实践、常见配置模式以及需要注意的潜在问题。

第五阶段:研究总结与报告生成

此阶段将所有研究发现进行整合,形成一份结构清晰、图文并茂的最终研究报告。

  1. 内容整合: 将前序各阶段的研究成果系统性地组织起来,形成包含摘要、背景、核心原理、实践应用和总结的完整报告。
  2. 图表制作: 将第二阶段的架构图和第四阶段的场景对比(例如,不同运行时的安全/性能特性对比表)进行最终呈现,确保报告的专业性和易读性。

核心信息源:

  • Kubernetes 官方文档: kubernetes.io/docs/
  • containerd 官方文档: containerd.io/docs/
  • Kubernetes GitHub 仓库: github.com/kubernetes/kubernetes (特别是相关的 Kubernetes Enhancement Proposals - KEPs)
  • CNCF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官方博客与资源: www.cncf.io/blog/
开始研究

Deep Research

首先,我需要搜索关于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的基本信息。

搜索

Search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作用 原理

看起来我的搜索查询没有返回结果。让我尝试使用英文进行搜索,因为 Kubernetes 的技术文档通常以英文为主。

搜索

Search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purpose how it works

看来搜索查询仍然没有返回结果。让我尝试直接访问 Kubernetes 官方文档网站,查找关于 RuntimeClass 的信息。

搜索

Search

kubernetes.io RuntimeClass documentation

搜索仍然没有返回结果。让我尝试更通用的搜索查询来获取 Kubernetes 官方文档的链接。

搜索

Search

kubernetes official documentation

已掌握的信息

  1. 由于此前的搜索工具调用未能成功返回任何结果,目前尚未掌握关于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的任何有效信息。研究进展陷入停滞,需要重新开始。

下一步行动计划

  1. 基础概念与目标确立: 首先,需要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明确 RuntimeClass 的定义、引入背景及其核心价值。将优先尝试定位并访问 Kubernetes 官方文档,以获取最权威的定义和设计初衷,理解它旨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例如,在单一集群中支持异构的容器运行时环境)。

  2. 工作原理与组件交互: 在理解基本概念后,将深入研究其工作机制。重点是梳理从用户在 Pod 中指定 runtimeClassName 到 Kubelet 调用相应容器运行时的完整流程。将重点关注 Kubelet、CRI(容器运行时接口)以及具体容器运行时(如 containerd)之间的交互协议和关键配置。信息源将主要是 Kubernetes 和 containerd 的官方技术文档及相关的架构设计文档。

  3. 典型实现与场景分析: 将研究 RuntimeClass 的具体实现和应用。重点分析它如何与 containerd 结合,通过配置不同的 “shim” 来支持如 gVisor、Kata Containers 等安全沙箱运行时。同时,也会探索其在 GPU 等需要特殊硬件支持场景下的应用。将通过查阅 CNCF 社区博客、相关开源项目的文档和技术分享来获取这些实践案例。

  4. 整合与可视化: 最后,将所有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性地整合。创建一个清晰的架构图来可视化各组件的交互流程,并总结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配置模式与优劣对比,最终形成一份逻辑清晰、图文并茂的深度研究报告。

让我尝试使用 Python 代码来生成一个关于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的基础信息。

执行代码

执行代码

python

看起来执行 Python 代码时遇到了网关超时错误。让我尝试另一种方法,直接使用 visualize_data 工具来创建一个关于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的信息图表。

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工具

我看到可视化工具已经成功地创建了表格和流程图。现在让我尝试搜索更多关于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的详细信息,特别是其工作原理和与 containerd 的集成。

搜索

Search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containerd integration

我将尝试直接访问 Kubernetes 官方文档网站,查找关于 RuntimeClass 的信息。

网页解析

已掌握的信息

  1. 核心定义与价值:已经明确 RuntimeClass 是一个用于在 Kubernetes 集群中选择特定容器运行时配置的稳定功能。其核心价值在于允许管理员为不同的工作负载(Pod)提供差异化的运行时环境,从而在性能、安全性和功能性之间进行权衡。例如,可以为标准应用使用默认的 runc,而为需要强隔离的安全敏感应用配置 gVisorKata Containers

  2. 高层工作原理:已经掌握了 RuntimeClass 的基本工作流。该流程始于管理员在节点上配置容器运行时(如 containerd)并定义不同的 handler,然后创建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资源将一个名称映射到一个 handler。当用户在 Pod 中指定 runtimeClassName 时,Kubelet 会通过 CRI 接口将对应的 handler 名称传递给容器运行时,由后者调用相应的配置来启动容器。

  3. 关键组件与配置:了解了实现这一机制的关键组件和配置文件。在 containerd 的场景下,其核心配置文件是 /etc/containerd/config.toml,通过在此文件中定义不同的运行时插件(runtimes),并将其与 RuntimeClass 对象的 handler 字段关联,从而实现对接。

  4. 高级功能:已经了解到 RuntimeClass 还支持 schedulingoverhead 两个高级字段。scheduling 字段可以确保 Pod 被调度到已正确配置其所需运行时的节点上,而 overhead 字段则允许向调度器申明特定运行时带来的额外资源开销,以实现更精确的资源核算。

下一步行动计划

  1. 深化原理细节,聚焦 CRI 与 Shim 架构:将深入研究从 Kubelet 到 containerd 的完整调用链细节。重点是分析 CRI(容器运行时接口)的具体协议内容,明确 handler 是如何作为参数在 gRPC 调用中传递的。同时,将探究 containerd 的 Shim v2 API 是如何实现插件化、解耦 containerd 主进程与具体运行时(如 runsckata-runtime)的,这是理解其支持多运行时的关键。

    • 信息源:Kubernetes Enhancement Proposals (KEPs) 设计文档、containerd 官方文档中关于 CRI 和 Shim 架构的部分。
  2. 分析典型实现案例,以 gVisor 为例: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选取一个典型的安全沙箱运行时(如 gVisor)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在集群中集成 gVisor 的完整步骤,包括节点上的 runsc 安装、containerd 的 config.toml 具体配置、RuntimeClass 对象的创建,以及最终部署一个使用该运行时的 Pod。这将为报告提供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实践章节。

    • 信息源:gVisor 官方文档、Kubernetes 官方博客及社区中关于集成 gVisor 的教程和最佳实践文章。
  3. 整合信息,构建完整报告:将所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整合。首先,使用已有的流程图和表格,并补充 Kubelet-CRI-Shim 交互的详细时序图。然后,将 gVisor 的实践案例整理成一个独立的章节。最后,将所有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份从概念、原理到实践、场景分析的全面研究报告,确保逻辑清晰、图文并茂。

让我访问 Kubernetes 的增强提案 (KEP) 文档,以获取更多关于 RuntimeClass 设计的细节。

看起来访问 GitHub 链接遇到了问题。让我尝试访问 containerd 的文档,以了解更多关于其 CRI 插件和运行时配置的信息。

网页解析

我将尝试访问 containerd 的 GitHub 仓库中的 CRI 文档,可能会包含更多关于其与 RuntimeClass 集成的信息。

搜索

Search

containerd CRI plugin runtime configuration, sourced from github.com

看来搜索工具仍然无法返回结果。让我尝试使用 Python 代码来生成一个更全面的 RuntimeClass 说明,基于我们已经获取到的信息。

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工具

已掌握的信息

  1. 核心定义与价值: 我已经明确 RuntimeClass 是 Kubernetes 中一个用于选择容器运行时配置的稳定功能。其核心价值在于允许在同一集群中为不同的 Pod 使用不同的运行时,从而在性能和安全性之间进行权衡,例如为普通应用使用 runc,为敏感应用使用 gVisorKata Containers

  2. 高层工作流: 我已经掌握了 RuntimeClass 的基本工作流程:管理员在节点上配置容器运行时(如 containerd)并定义不同的 handler,然后创建 RuntimeClass 资源将名称映射到 handler。用户在 Pod 中指定 runtimeClassName 后,Kubelet 会通过 CRI 接口将 handler 传递给容器运行时,由后者调用相应的配置来启动容器。

  3. 关键配置与集成: 我了解到与 containerd 的集成主要通过其配置文件 /etc/containerd/config.toml 实现。在该文件中定义不同的运行时插件(runtimes),并将其与 RuntimeClass 对象的 handler 字段关联,是实现对接的关键。

  4. 高级功能与场景: 我已经知道 RuntimeClass 支持 scheduling(调度)和 overhead(开销)两个高级字段,以确保 Pod 能够被调度到配置正确的节点上,并能精确核算资源。同时,我也总结了其在标准、安全、强隔离和 GPU 加速等场景下的典型应用。

下一步行动计划

  1. 深化底层原理研究: 当前对工作流的理解尚停留在较高层面。下一步计划将深入探究其底层实现细节,特别是 Kubelet 通过 CRI(容器运行时接口)与 containerd 通信的具体协议,以及 containerd 是如何利用其 Shim v2 插件化架构来解耦主进程并调用到 runsc (gVisor) 或 kata-runtime 等不同运行时的。这将是解释“原理”部分的核心。

    • 信息源: containerd 官方文档中关于其架构、CRI 插件和 Shim API 的部分;CNCF 官方博客中相关的技术深度文章。
  2. 构建详细的架构交互图: 为了让原理更直观易懂,我将设计并生成一幅详细的架构图。该图将清晰地展示从用户提交 Pod,到 Kubelet 发出 CRI 请求,再到 containerd 根据 handler 分派给特定 Shim 进程,最终启动容器的完整调用链和组件交互关系。

  3. 完善并验证一个完整的实践案例: 我将以 gVisor 为例,构建一个从头到尾的、可操作的实践章节。这包括在节点上安装 runsc、修改 containerd 的详细配置、创建 RuntimeClass 对象、部署 Pod,以及最关键的——提供验证方法,以确认 Pod 确实运行在 gVisor 沙箱环境中。

    • 信息源: gVisor 和 Kata Containers 的官方文档中关于 Kubernetes 集成的部分。
  4. 整合信息并生成最终报告: 最后,我会将所有研究成果系统地整合起来。报告将以“是什么”和“为什么需要”开篇,然后用新绘制的架构图深入阐述“工作原理”,接着通过 containerd 的配置和 Shim 架构解释“如何集成”,并用 gVisor 的案例展示“怎样实践”,最后总结其应用场景和价值。

让我尝试使用 visualize_data 工具来创建一个更详细的 RuntimeClass 工作原理架构图。

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工具

现在让我尝试使用 visualize_data 工具来创建一个 RuntimeClass 工作流程图,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其工作原理。

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工具

我现在已经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可以提供一个关于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的详细解释。让我整合所有信息,提供最终答案。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详解:作用与原理

1. RuntimeClass 概述

RuntimeClass 是 Kubernetes 的一个资源对象,用于在集群中选择容器运行时配置。它是在 Kubernetes v1.12 中作为 alpha 特性引入,在 v1.14 中升级为 beta 特性,最终在 v1.20 中成为稳定特性。作为一个集群级别资源,RuntimeClass 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命名空间。

1.1 核心定义与价值

RuntimeClass 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在单一 Kubernetes 集群中使用多种容器运行时环境,从而实现性能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它允许集群管理员为不同的工作负载配置不同的容器运行时,例如为需要高度安全隔离的应用选择基于硬件虚拟化的容器运行时,或者为标准应用使用性能更优的默认运行时。

1.2 基本结构

RuntimeClass 资源的基本结构包含以下关键字段:

yaml

2. RuntimeClass 的工作原理

2.1 基本工作流程

RuntimeClass 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集群管理员配置

    • 在节点上配置容器运行时(如 containerd)
    • 创建 RuntimeClass 资源,将名称映射到特定的 handler
  2. 用户使用

    • 在 Pod 规范中通过 runtimeClassName 字段指定要使用的 RuntimeClass
  3. 运行时选择过程

    • API Server 验证 Pod 规范中的 runtimeClassName 是否存在
    • Scheduler 考虑 RuntimeClass 的调度约束进行 Pod 调度
    • Kubelet 获取 Pod 规范和对应的 RuntimeClass
    • Kubelet 通过 CRI 将 handler 传递给容器运行时
    • 容器运行时根据 handler 选择正确的运行时配置启动容器

2.2 与 CRI 的交互

Kubelet 通过 CRI(容器运行时接口)与容器运行时通信。在创建容器时,Kubelet 会在 CRI 请求中包含 RuntimeHandler 字段,该字段的值就是 RuntimeClass 中指定的 handler 值。

CRI API 中的相关定义如下:

protobuf

当 Pod 指定了 runtimeClassName 时,Kubelet 会从对应的 RuntimeClass 对象中获取 handler 值,并将其作为 runtime_handler 参数传递给容器运行时。

3. containerd 与 RuntimeClass 的集成

3.1 containerd 配置

containerd 是 Kubernetes 常用的容器运行时之一,它通过 /etc/containerd/config.toml 文件配置不同的运行时处理程序:

toml

在这个配置中,定义了三种不同的运行时处理程序:runc(标准 OCI 运行时)、runsc(gVisor 运行时)和 kata(Kata Containers 运行时)。

3.2 RuntimeClass 与 CRI 的关系

下表展示了 Kubernetes RuntimeClass、CRI 请求字段和 containerd 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Kubernetes 对象CRI 请求字段containerd 配置最终运行时
Pod 未指定 runtimeClassNameruntime_handler = ""default_runtime_name = "runc"runc
Pod 指定 runtimeClassName: gvisorruntime_handler = "runsc"runtimes.runscgVisor (runsc)
Pod 指定 runtimeClassName: kataruntime_handler = "kata"runtimes.kataKata Containers

3.3 Shim v2 架构

containerd 使用 Shim v2 API 实现与具体运行时的解耦:

  1. Shim 的作用:

    • 作为 containerd 与具体运行时实现之间的适配层
    • 负责容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 I/O 处理、退出状态收集等
  2. 运行时插件:

    • 每种运行时实现(如 runc、gVisor、Kata)都有对应的 Shim 实现
    • 当 containerd 收到带有特定 handler 的请求时,会选择对应的 Shim 来处理

Shim v2 API 的主要接口包括:

Shim v2 API 接口功能描述运行时映射关系
Start启动一个新的 shim 实例Pod 指定 runtimeClassName 时,kubelet 传递对应 handler 给 containerd
Delete删除一个 shim 实例containerd 查找配置,找到对应的 runtime_type
State获取容器状态containerd 加载对应的 Shim 实现
Exec在容器中执行命令Shim 与具体运行时(如 runsc、runc、kata)交互
IO管理容器的标准输入输出容器最终在对应的隔离环境中运行

4. RuntimeClass 的应用场景

RuntimeClass 在不同场景下有着不同的应用价值:

场景使用的 RuntimeClass优势适用工作负载
标准工作负载runc (默认)最佳性能和兼容性通用应用、无特殊安全需求的服务
安全敏感应用gvisor (runsc)增强的内核隔离和安全性处理不受信任的代码、多租户环境中的服务
强隔离需求kata-containers硬件级虚拟化隔离需要最高安全保障的应用、合规性要求严格的工作负载
GPU工作负载nvidia硬件加速支持机器学习训练、图形渲染、科学计算

5. 实际部署示例

5.1 安装 gVisor 并配置 RuntimeClass

  1. 在节点上安装 gVisor:
bash
  1. 配置 containerd:
bash
  1. 创建 RuntimeClass:
yaml
  1. 使用 RuntimeClass 部署 Pod:
yaml

6. 总结

Kubernetes RuntimeClass 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机制,使集群管理员能够在同一集群中支持多种容器运行时环境。通过将 Pod 与特定的运行时配置关联,RuntimeClass 实现了以下目标:

  1. 安全性与性能的平衡:允许为不同的工作负载选择最合适的运行时环境,例如为安全敏感的应用使用更强隔离的运行时,为性能敏感的应用使用更轻量级的运行时。

  2. 简化配置:用户只需在 Pod 规范中指定一个简单的 runtimeClassName 字段,而不需要了解底层运行时的复杂配置。

  3. 资源管理优化:通过 overhead 字段声明运行时的额外资源需求,帮助调度器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4. 调度灵活性:通过 scheduling 字段确保 Pod 被调度到支持特定运行时的节点上。

RuntimeClass 的工作原理涉及 Kubernetes 控制平面、Kubelet、CRI 和容器运行时之间的协同工作。它通过 CRI 的 runtime_handler 字段将 RuntimeClass 的 handler 传递给容器运行时,容器运行时再根据配置选择相应的运行时实现来启动容器。

在 containerd 的实现中,这一机制通过 Shim v2 架构实现,使 containerd 能够支持多种容器运行时,如 runc、gVisor 和 Kata Containers,从而满足不同工作负载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