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处理一个合理低价评标法的投标报价问题。招标限价100万,最低报价不能低于25%(即100万×75%=75万)。评标规则是:计算出一个合理低价,然后所有有效投标价与这个合理低价比较,差值绝对值最小的三家成为中标候选人(排名第一的为中标人)。
关键点:我们需要预测合理低价,并使我方报价尽可能接近它。根据历史资料,合理低价通常是通过某种公式计算出来的,可能是所有有效报价的加权平均、算术平均或二次平均等。但具体公式在招标文件中会规定。由于用户没有提供具体公式,我们需要参考常见的合理低价计算方法。
根据之前的对话历史,用户提到过三种计算合理低价的方法(加权平均法、算术平均法、二次平均法),并且有三组不同的系数。但本次问题中,用户没有提供具体的系数组合。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常见做法进行假设。
参考搜索结果:
由于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投标人数量和竞争对手报价,我们只能基于典型情况假设:
假设:投标人数在10-20家之间(中等竞争),报价分布集中在75万到100万之间。我们假设招标文件规定的合理低价计算方法为加权平均法(最低报价权重50%,次低30%,其他平均20%),或者算术平均法(P=97%),或者二次平均法。但具体使用哪种,我们不确定。
然而,根据评标规则(最接近合理低价的三家中标),我们并不需要精确知道合理低价是多少,而是要预测一个最可能成为基准的合理低价,然后让我们的报价接近它。
常见做法:
但这里我们不知道竞争对手的报价,所以需要假设一个典型场景:
假设竞争对手的最低报价可能是75万(最低限价),次低报价可能是78万,其他报价平均可能是85万(因为限价100万,所以平均报价可能落在85万左右)。那么:
加权平均法(第一组系数A50,B30,C20):
合理低价 = 75×50% + 78×30% + 85×20% = 37.5 + 23.4 + 17 = 77.9万
算术平均法(假设所有有效报价平均值为85万,P=97%):
合理低价 = 85×97% = 82.45万
二次平均法:
合理低价 = (85+75)/2 = 80万
因此,合理低价可能在78万-82万之间。
策略:
由于评标规则是取绝对值最小的三家,我们不仅要接近合理低价,还要尽可能成为最接近的一家。因此,我们的报价应该瞄准合理低价的中值(比如80万)附近。但考虑到合理低价的计算方法可能偏向于低价(如加权平均法会拉低合理低价),我们也可以稍微偏低一点。
根据3,我们需要研究竞争对手。如果我们预期有较多竞争对手报低价(比如75万-78万),那么合理低价可能会被拉低(比如78万左右),此时我们报78万左右比较合适。如果竞争对手报价较高,合理低价可能在80万以上。
然而,我们无法准确预测竞争对手,因此采用稳健策略:选择合理低价可能区间的中间值,并稍微偏向低价(因为合理低价往往更接近最低价)。
建议报价区间:78万-80万。
具体操作:
但注意:我们不能低于75万,也不能高于100万。
另外,参考7,报价不能低于成本价,否则会被否决。所以我们在78万-80万之间报价,需要确保不低于我们的成本价。
最终推荐:
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选择79万。理由:
但是,如果招标文件明确规定了合理低价的计算方法,我们应该按照那个方法进行精确计算。由于用户没有提供,我们只能按常见情况推测。
因此,回答用户:
在招标限价100万、最低报价不低于75万(25%下浮)的条件下,根据合理低价评分法,我方推荐报价为79万元。这个报价处于预测的合理低价区间(78万-82万)的中下位置,有较大可能接近实际合理低价,从而进入前三名。
同时提醒用户:
注:如果开标前能获取更多信息(如投标人数量、竞争对手情况等),可调整报价。
根据招标规则(合理低价评分法)、限价100万及最低报价≥25%(即≥75万)的约束,结合合理低价法的核心原则和搜索结果,报价策略分析如下:
评标机制(2)
竞争风险预警(7)
为使报价最接近基准价,推荐区间:
竞争强度 | 推荐报价 | 逻辑说明 |
---|---|---|
高强度竞争 | 77.5万 | 贴近基准价下限(77万),压制低价对手(3) |
中强度竞争 | 78.5万 | 平衡基准价中值,适配多数场景(默认策略) |
低强度竞争 | 79.5万 | 接近基准价上限(80万),规避低价风险(对手报价≥82万时适用) |
操作建议:
- 未知对手报价时,优先选择 78.5万;
- 开标前若获知对手普遍≤77万,下调至 77.5万;
- 若对手保守(报价≥85万),上调至 79.5万。
最终推荐:
报价 78.5 万元(78.5万),此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