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丙烯贸易商上下游解析
2025/07/11·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如果一个客户是丙烯的贸易商,那么他的上下游可能是什么公司?如果上下游都是化工厂的话,那么贸易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化工厂不自用丙烯生产pp?
Reason
来源
中国丙烯生产技术、上下游产业链分析及产业“十四五”展望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原文标题:2020年中国丙烯产能产量、进出口及需求现状分析,“十四五”进口缺口将继续缩小「图」 **一、丙烯产业链及下游需求分析** 丙烯是大宗化工主要原料之一,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通过重质油催化裂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1M65Z33WWVD7KW7VEWM794
东方财富网
中国聚丙烯生产工艺、上下游产业链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原文标题:2021年全球及中国聚丙烯行业现状分析,产能增加,盈利逐渐恢复「图」 **一、聚丙烯综述** 聚丙烯(PP)是由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属于热塑性树脂,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1M65Z33WWVD7KW7VEWM794
东方财富网
新湖化工(丙烯)专题:丙烯贸易流向
由于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原料之一,并且作为危化品,丙烯运输要求较为严格,近年来丙烯生产企业更倾向于配置一体化装置,将丙烯转化为更加方便储存以及运输的下游产品,因此随着丙烯装置一体化比例的不断上升,丙烯的商品化率持续下降,已经从2015年的41%下降为2024年的15%。国内丙烯的流通主要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方向,丙烯的主要...
https://s2.zimgs.cn/ims?kt=url&at=smstruct&key=aHR0cHM6Ly9jZG4uc20uY24vdGVtcC8yMDIzMTIxMzE4MTg1OC15aTN2a3lhb3YzMTUwNHNzNWE1Mm5xcTkzaW8zNDcxaS5qcGc=&sign=yx:lYw70MGCRs3MgZkf3koGHazqoiw=&tv=400_400
新浪财经_手机新浪网
8 web pages
东方财富网
东方财富网
新浪财经_手机新浪网
搜狐网
搜狐网
网易
网易
搜狐网
思考过程

我们首先理解用户的问题:用户询问丙烯贸易商的上下游可能是什么公司,以及如果上下游都是化工厂,贸易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化工厂不自用丙烯生产PP?
根据之前的对话和搜索到的资料,我们可以分析如下:

  1. 丙烯贸易商的上下游公司类型:
    上游:丙烯的生产企业,包括:
    - 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副产丙烯)
    - 乙烯裂解装置(蒸汽裂解副产丙烯)
    - 丙烷脱氢(PDH)装置(专门生产丙烯)
    - 煤/甲醇制烯烃(CTO/MTO)装置(生产丙烯)
    下游:使用丙烯作为原料的化工厂,包括:
    - 聚丙烯(PP)生产厂(丙烯的最大下游,占70%以上)
    - 环氧丙烷(PO)生产厂
    - 丙烯腈(AN)生产厂
    - 丙烯酸(AA)生产厂
    - 丁辛醇生产厂等

  2. 为什么贸易商会存在?即使上下游都是化工厂,贸易的出发点是什么?
    根据搜索资料,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原因:
    a. 供需不平衡:有些企业丙烯产能大于自身下游需求,需要外销;而有些企业则可能产能不足或没有丙烯生产装置,需要外购。
    b. 区域供需不平衡:例如,华东和山东地区是丙烯的主要消费地,但当地产能可能不足,需要从其他地区(如西北、华北)或进口补充(3)。贸易商可以跨区域调配资源。
    c. 生产装置配置:有些化工厂可能只专注于丙烯的某一类下游产品,而不生产其他产品。例如,一个PDH工厂可能只生产丙烯,但没有配套的PP装置,因此需要将丙烯销售给专门的PP生产厂(4)。
    d. 商品化率下降趋势:虽然一体化装置增加导致丙烯商品化率下降(从2015年的41%下降到2024年的15%)(3),但仍有15%的商品量需要通过贸易流通。贸易商在这一部分市场中发挥作用。
    e. 价格波动风险:贸易商可以帮助上下游企业管理价格风险,通过套期保值等手段(参考丙烯期货上市的背景,5, 8)。

  3. 为什么化工厂不自用丙烯生产PP?
    这个问题其实在第二个问题中已经部分回答,但可以更具体:
    a. 专业化分工:化工产业链复杂,企业往往专注于某一环节。例如,一个PDH工厂可能专注于丙烯生产,而PP生产需要另外的聚合装置和相应的技术、市场渠道。企业可能没有下游PP的生产能力或不想涉足。
    b. 投资成本:建设PP装置需要大量投资,如果企业没有下游市场优势或技术积累,可能不会轻易进入。
    c. 产品差异化:PP产品种类繁多(如拉丝、注塑、纤维等),不同牌号需要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市场渠道。一个丙烯生产企业可能不具备生产所有牌号的能力,或者其下游市场不需要那么多PP,因此选择出售丙烯。
    d. 原料来源多样性:有些PP生产厂可能同时使用不同来源的丙烯(如自产、外购、进口),以优化成本。例如,在丙烯价格低时外购,高时使用自产(如果自产成本更低)或减少生产(8)。
    e. 贸易套利:贸易商可以通过区域价差、时间价差进行套利,这是化工厂难以直接操作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整理回答:

丙烯贸易商的上下游结构及贸易逻辑分析如下(基于最新行业动态385):

一、贸易商上下游企业类型

  1. 上游供应方

    • 炼化一体化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炼厂(催化裂化副产丙烯)
    • PDH(丙烷脱氢)专营企业:如东华能源、金能科技(丙烯产能>下游需求)
    • 煤化工企业:如宝丰能源(CTO/MTO工艺富余丙烯)
    • 乙烯裂解装置:韩国SK、日本JX等(蒸汽裂解副产丙烯出口)
  2. 下游采购方

    • 聚丙烯(PP)生产商:未配套丙烯装置的中小型企业(如区域性塑编厂)
    • 特种化学品企业
      • 环氧丙烷生产商(如滨化股份)
      • 丙烯腈工厂(如斯尔邦石化)
      • 丙烯酸装置(如卫星化学)
    • 精细化工企业:医药中间体、化妆品原料生产商

二、贸易存在的核心逻辑

即使上下游均为化工厂,贸易环节仍有不可替代价值:

  1. 产能错配调节

    • PDH企业丙烯产能常超出自用需求(如东华能源PDH产能250万吨/年,自用仅60%)
    • 小型PP厂缺乏原料自给能力(2024年丙烯商品化率仍达15%3
  2. 区域供需平衡

    丙烯富余区域主要缺口区域
    西北(煤化工基地)华东(下游集群)
    东北(炼化集中区)华南(轻工业集中)
    华北(PDH项目)山东(塑料产业带)
  3. 风险管理功能

    • 通过期货套保锁定加工利润(丙烯期货2025年上市8
    • 平衡季节性需求波动(如供暖季丙烷涨价冲击PDH成本)

三、化工厂不外购丙烯的深层原因

  1. 一体化成本优势

    • 自产丙烯较外购每吨低300-500元(省去物流/仓储/贸易溢价)
    • 大型企业配套率超85%(如恒力石化PP装置直连丙烯产线)
  2. 品质控制需求

    • PP生产需聚合级丙烯(纯度≥99.5%),外购存在质量波动风险
    • 危化品运输限制(丙烯闪点-108℃需专业储运4
  3. 装置配置差异

    • PDH企业专注丙烯生产(如金能科技)
    • 特种化工厂需定制化丙烯(如医药级),通用贸易品不适用

典型贸易场景:某山东塑编厂(无丙烯装置)通过贸易商采购东北炼厂富余丙烯,同时利用丙烯期货锁定成本;而同一区域的万华化学则通过自建PDH实现100%原料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