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花树入门指南
2025/07/20·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种植入门问答**
**问一**:譬如种植一株树,或者一苗能使之必然生活,而且会发荣滋长?
**答**:如果这一株花或树,得来时并无重大损伤,且出土未久,未曾枯槁,依法种植,断不能生活之理。
**问二**:如何说是依法种植?
**答**:第一须择天晴之日,泥土干燥,深耕浅种。如有多枝,勿使分枝之处理入土内,将泥土桩实,浇足凉水,这水要使地下之土与盖上之土,和花树之根结成一体,是谓依法种植。
**问三**:依理想而论,种植花树以阴雨天为宜,为何舍此不取,反要选择天晴之日?
**答**:烈日之下,种植固非所宜,然须择晴天的早上或晚上。因为在雨天,泥土一经雨淋,容易成块,种植之后,不能与花树之根及加入之土融合凝结,以致中多空隙,根须不但不能发达,且易腐烂。所以必求天晴之日,将干泥粉碎,加入根之四周,使无一处空隙,然后灌之以水,则花树之根能与泥土融成一片,是以种树必得趁晴天。
**问四**:……
**问五**:深耕浅种之说,如何解释?
**答**:所谓深耕,即是种树之穴必掘之稍深,较种下之树根越一倍;种时仍将掘出之松泥,填入穴内,中部稍稍高起,这就指浅种。继乃将树根安置妥帖,而旋转一周,使泥土与根相和洽。然后四周再加泥土,让其与穴外原有的泥土相和洽,于是稍加坚实,再浇足水,是谓深耕浅种。
**问六**:必须深耕浅种之理由安在?
**答**:花树发花与否,全靠根肥,假使根须不能发达,花树亦不能发达。倘使种植时仅据至应种之而止,则根须不易发展,花树即不能繁荣,此为必须深耕之理由。
**问七**:既深耕矣,深种有何妨碍,何以必须浅种?
**答**:花与树之呼吸,在枝干与叶,如人之有口鼻,人苟闭塞口鼻,必致窒息。使花与树之枝干,深陷土内,亦必致窒息,此即不可深种之理由。
**问八**:种植花树方法,尚有其他不可不知的条件否?
**答**:尚有三端不可不明:第一,种植花树的地位;第二,种植后的浇灌干湿;第三,施肥的时期和浓淡。三端缺一,不能使种后之花树延长生命,而且也不能发达。
**问九**:如何是地位?
**答**:地位有两种,一种是方向,一种是高低。
**问十**:方向应当如何?古人说是要向阳的,是否如此?
**答**:这是不差的,但是也有较为喜阴的,即使喜阳的花树,长久晒在烈日之下,亦非所宜。
**问十一**:高低又怎样解释?
**答**:花树有喜干的,也有喜湿的,但即使喜湿的花树,如时常浸在水内,除浮萍草等外,绝不能耐。所以种植花树之地,必较平地为高,使大雨之后,无积水之患。
**问十二**:请问浇灌的干湿如何?
**答**:浇灌必依天时的干湿而定:风和日暖,雨水调畅之时,不必浇灌;天晴数日,夜无露水,间日浇灌;炎夏烈日,每日浇灌,或晨夕各一次浇灌。浇灌必须在日尚未出,或日已没落时,地面热气全消,方为有益无害。不然,郁热之气,蕴蓄于根,易致腐烂。假使干湿难定,则自以较干为宜,常言道“湿不如干”,乃经验之谈也。
**问十三**:请问施用肥料之时期和浓淡,如何方称适当?
**答**:时期各有先后,然就普通而言,以立冬之后与立春之前,最为适宜。施用肥料,须在天晴之后,若在雨天肥料随流水而去,不但效用全无,且雨时根须已湿,加以肥料沾着易致腐烂。至于肥料浓淡以及肥料多少,常语曰“肥不如薄”。如此观之,施肥不若淡而次数多为妙,湿时施干肥,干时施液肥可也。
**问十四**:“湿不如干”“肥不如薄”,依理而言,似乎相反,请问理由安在?
**答**:所谓湿干肥薄,皆是过分而言。因为过干如经发觉,可以立刻浇灌而使之湿,过湿则不能立刻使之干也,肥瘠亦然。盖一则能补救,一则不能补救,此其理之一。过干过瘠之弊,花树枝叶至多暂时憔悴,一经发觉,实时浇水、上肥,尚易补救。过湿过肥,其病先在于根,根已腐烂,枝叶尚繁茂,及至根部腐烂殆尽,枝叶变化,补救已无及矣,此其理之二。
**问十五**:除以上问答外,尚有不可不知之事理否?
**答**:尚有一端为入门不可不知者,余常谓培植花树,与教育儿童无异。教育儿童的最要条件,为多注意,少干涉。假使少注意,而多干涉,不但于儿童身心无益处,反多弊害也。种植花树亦然,一花一树,既经依法种植之后,须时时留意,有无害虫滋蔓,或风吹、雨打、日炙、霜侵,有则及时补救。切不可时常移植,攀折摇动,使之不能安定,如此则自然枝叶茁发,花果丰饶。而所谓入门,亦尽于此矣。
(摘编自黄岳渊、黄德邻《花经》)
---
根据上下文,问四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
思考过程
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缺失的“问四”内容。用户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园艺种植问答集,其中问四缺失了,这明显是个需要填补的逻辑空白。
从结构上看,问三讨论雨天种植弊端,问五跳到了“深耕浅种”,中间缺了一个过渡性问题。考虑到问三末尾强调“种树必得趁晴天”,而问五直接讲种植技术细节,合理的推测是问四应该围绕“晴天种植的具体操作”展开。
再仔细分析问答逻辑:问二讲“依法种植”的原则,问三论证为何选晴天(雨天土结块问题),那么紧接着的问四很可能是追问:“既然选定了晴天,具体该怎么操作?” 这样就能自然过渡到问五对“深耕浅种”的技术详解。
另外从文本连贯性看,所有问答都是“问题+解答”的固定格式,问四缺失却保留问五,说明编者刻意留白让读者练习推理。最符合上下文脉络的设问就是:“既知需择晴天种植,具体应如何操作?”
这样补出的问题既解决逻辑断层,又完全贴合《花经》注重实操指导的写作特点。整个推理过程就像在拼一幅园艺知识图谱,空缺的那块拼图必然是连接“天气选择”与“种植技法”的关键枢纽。
根据上下文逻辑,问四提出的问题最可能是:“既然雨天不宜种植,那么选择晴天种植时,具体应如何操作?”
理由如下:
-
上下文逻辑递进:
- 问三聚焦“为何舍阴雨天而选晴天”(论证雨天弊端:泥土结块、根土难融合)。
- 问五立刻跳转至“深耕浅种”的技术细节(具体操作:挖穴深度、填土方式、根土融合方法)。
- 问四缺失的位置恰是**“为何选晴天”(问三答案)与“晴天如何操作”(问五内容)之间的过渡性问题**。此时提问“晴天种植的具体方法”最符合对话流势。
-
主题连贯性:
- 问二提出“依法种植”的总原则(晴日、干土、深种浅种等),问三用“反证法”强化“选晴天”的必要性。
- 问四应顺承前文,追问**“选晴天后如何落实操作”**(如挖穴、填土、压实等步骤),才能自然引出问五对“深耕浅种”的详细解释。
-
排除其他可能性:
- 若问“为何不选阴雨天”(同问三内容)则重复;若问“晴天种植有何额外风险”(如烈日暴晒),但后文未讨论此点,故不合理。
- 唯有追问**“晴天的操作方法”**,才能填补“理论(为何选晴天)”到“实践(如何种)”的逻辑链条,使问答体系完整。
结论:
问四的核心疑团是“如何在晴日实践中避免雨天弊端(土块结块、根土分离)”,因此问题应聚焦晴天种植的具体技术步骤,与前后文形成严密推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