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用户要求我解决两道高考语文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基于提供的文言文材料。材料包括四则,涉及郑伯与晋人的对话、漆室女的故事、鲁监门女婴的故事,以及崔述对典故演变的考据。
题目分为两题:第10题是关于文言文断句,要求为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三处;第11题是选择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我需要先理解材料二的内容。材料二来自刘向《列女传》,讲述鲁国漆室女担忧鲁君老、太子幼,恐国家祸患波及自身的故事。画波浪线的部分是:“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
用户要求断三处,我需要找出合适的断句点。文言文断句需考虑语义、语法和韵律。常见断句标志包括虚词、句首发语词、句末助词、对话词等。
分析句子:“夫鲁国有患者” – “夫”是发语词,表示议论开始,可在此略作停顿,但通常不硬断。更自然的断点可能在语义转折处。
句子结构:整体是条件句,“有患者”是条件,“君臣父子...妇人独...”是结果。
具体划分:
“夫鲁国有患者” – 主语部分,讲鲁国有祸患时。
“君臣父子皆被其辱” – 君臣和父子都遭受它的侮辱。
“祸及众庶” – 灾祸波及百姓。
“妇人独安所避乎” – 妇人独自哪里能躲避呢?
“祸及众庶”和“妇人独安所避乎”之间可以断开,因为“众庶”指普通百姓,“妇人”作为特指,可独立分句。
标准断句位置:
选项给出A到H:A.夫鲁国、B.有患者、C.皆被其辱、D.祸、E.及众庶、F.妇人、G.独安、H.所避乎
我需要选三处断开。但用户说“有三处需要断句”,意思是涂黑三处表示断句点。
在高考题中,断句通常是在句子下方标点,但这里要求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选项号。
句子是:“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
正确断句应为:在“者”、“辱”、“庶”后断开?或者语义单位。
参考现代标点:通常点校为“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
所以,断句位置在“者”后、“辱”后、“庶”后。
对应选项:
最好在“有患者”后断,但选项B是“有患者”,可能指此处。
选项是字母位置:A.夫鲁国 B.有患者 C.皆被其辱 D.祸 E.及众庶 F.妇人 G.独安 H.所避乎
所以,可能断在B、C、E处?B是“有患者”后,C是“皆被其辱”后,E是“及众庶”后。
“祸及众庶”是一个短语,“及”是动词,所以E是“及众庶”后。
类似地,“妇人独安所避乎”是另一分句。
所以,正确断句位置:在B(有患者后)、C(皆被其辱后)、E(及众庶后)断开。
“皆被其辱”后C,和“祸及众庶”后E。
D是“祸”,但“祸”是“祸及”的一部分,不单独断。
F是“妇人”,但“妇人”是主语,前面有逗号。
在E后断:“祸及众庶,”然后“妇人独安所避乎”。
G和H是“独安所避乎”,不应断开。
所以,三处断句位置:B、C、E。
B: 有患者后
C: 皆被其辱后
E: 及众庶后
是的。
现在,第11题:选择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选项。
材料中加点词语:
A. 如:在“郑伯如晋”中,意思是“往、去”,与《屈原列传》“使使如秦受地”“臣请往如楚”的“如”意义相同。 – 这应该正确。
B. 与:在“妇人何与焉”中,音yù,参与;与《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的“与”读音、意义均不相同。 – “恐年岁之不吾与”的“与”是“等待”之意,读音yù?在古文中,“与”有多种读音,但此处“何与焉”的“与”是参与,yù;“不吾与”的“与”是yǔ,给予或等待。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通常“与”表参与时读yù,其他情况读yǔ。所以B可能正确。
C. 曷为:“曷”作“为”的前置宾语,与《短歌行》“何以解忧”的“何以”结构相同。 – “曷为”是疑问代词“曷”作宾语前置,意思是“为什么”;“何以”是“以何”的宾语前置,意思“用什么”。结构相同,都是宾语前置。所以C应该正确。
D. 若:在“若王室何”中,是连词,如果;与《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若”意义相同。 – “若王室何”意思是“对王室怎么样”,这里的“若”是动词,像、对,不是如果。“若”在句中是“如”的意思,处置义。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若”是“如果”,连词。所以意义不同。
在材料一:“若王室何?” – 子大叔回答“敢及王室?”等,献子问“若王室何?”意思是“对王室怎么样?”或“拿王室怎么办?”,所以“若”是动词,不是连词。
而《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意思是“如果放弃郑国作为东道主”,这里的“若”是连词,如果。
所以,D选项中,说“若”意义相同,但实际不同。一个表处置(像),一个表假设(如果)。
因此,D不正确。
现在确认其他选项。
A: “郑伯如晋”的“如”是往、去;《屈原列传》例子也是往、去,意义相同。正确。
B: “妇人何与焉”的“与”是参与,音yù;《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的“与”是给予或等待,读音yǔ,意义不同。正确。
C: “曷为”是宾语前置,“为什么”;“何以”是“用什么”,结构相同。正确。
D: “若王室何”的“若”应理解为“如”或“对”,是动词;而“若舍郑”的“若”是如果,连词。意义不同,所以D说意义相同,不正确。
因此,第11题答案应是D。
现在,第10题我决定B、C、E。
但让我再检查断句。
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
正确断句: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
所以,在“者”后断(B位置)、“辱”后(C位置)、“庶”后(E位置)。
选项:B是“有患者”,C是“皆被其辱”,E是“及众庶”。
D是“祸”,但“祸”是“祸及”一部分,不单独断。
F是“妇人”,但“妇人”前有逗号,但选项位置是单词后。
在选项中,涂黑B、C、E表示在这些位置后断句。
是的。
所以,第10题涂B、C、E。
第11题选D。
现在,回答用户。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为:“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
需要断三处,断句位置需基于语义、语法和文言文常见断句规则(如句意转折、虚词、主谓结构等)来确定。
对应选项(A.夫鲁国 B.有患者 C.皆被其辱 D.祸 E.及众庶 F.妇人 G.独安 H.所避乎):
答案: 涂黑 B、C、E(每处1分,共3分)。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需逐一分析:
A. 如
B. 与
C. 曷为
D. 若
答案: D(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