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帮您完成关于国内AI芯片出货量和供需关系的研究报告。为了更好地满足您的需求,我需要了解几个关键点:
您希望研究报告覆盖的时间范围是什么?(例如:2024年至今、近三年的变化趋势、或是对2025年的预测分析)
您对报告中是否需要特别关注某些特定厂商(如华为昇腾、寒武纪、英伟达等)或应用领域(如云计算、边缘计算等)?
您更关注哪方面的供需关系分析?(例如:价格变动、供应链瓶颈、国产替代进展、或政策影响等)
好的,收到您的研究任务。
今天是2025年07月24日,星期四。基于您提供的历史信息和具体要求,我为您制定了一份关于“国内AI芯片出货量与供需关系”的深度研究报告撰写计划。该计划旨在系统性地整合信息,最终产出一份逻辑清晰、数据详实、图文并茂的专业报告。
第一阶段:基础信息整合与宏观市场描绘
第二阶段:核心参与者与竞争格局深度剖析
第三阶段:供需关系与产业链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阶段:未来展望与报告终稿合成
核心信息来源参考:
让我开始搜索相关信息。
Search
中国国内AI芯片市场规模 出货量 2023 2024我将开始深入研究国内AI芯片的出货量和供需关系。首先,让我搜索更多关于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具体数据。
Search
英伟达 H20 中国市场 出货量 2024 2025让我继续搜索关于国内AI芯片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国产芯片的情况。
Search
中国国内AI芯片市场 供需关系 国产替代 华为昇腾 寒武纪 2024 2025让我搜索更多关于国内AI芯片供需关系的具体数据,特别是关于供需缺口的信息。
Search
中国AI芯片市场 供需缺口 2024 2025 Bernstein已掌握的信息
下一步行动计划
让我开始准备可视化数据,以便更好地呈现国内AI芯片的出货量和供需关系。
可视化工具
接下来让我可视化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主要厂商的市场份额数据。
可视化工具
现在让我可视化2024年国产AI芯片出货量的内部构成数据。
可视化工具
最后,让我可视化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的供需关系数据。
可视化工具
已掌握的信息
下一步行动计划
让我整合已有的信息和可视化图表,为用户提供一份关于国内AI芯片出货量和供需关系的完整分析报告。
中国AI芯片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与结构性变革。在全球AI浪潮推动下,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1206亿元迅速扩张,预计2025年将突破1500亿元前瞻网。同时,市场格局正从英伟达一家独大转向多元竞争,国产芯片厂商以华为昇腾为首,正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尽管如此,供需缺口仍然存在,预计2025年将达25亿美元腾讯。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AI芯片市场的出货量结构、供需关系及未来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206亿元,同比增长41.9%今日头条。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447亿元,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至1530亿元前瞻网。这一增长主要受到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安防等领域AI应用广泛落地的推动今日头条。
上图展现的增长趋势反映了中国AI芯片市场的蓬勃发展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水平,显示出市场的强劲活力与巨大潜力。
从出货量角度看,2024年中国加速芯片的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总出货量超过270万张今日头条。其中,国产AI芯片厂商的出货量已超过82万张,占据超过30%的市场份额今日头条。这表明国产AI芯片正在加速替代进口产品,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英伟达主导、华为快速崛起的特点。英伟达凭借其成熟的CUDA生态系统和技术优势,仍占据66%的市场份额;华为昇腾系列芯片占据23%的市场份额;其他国产厂商如寒武纪、海光、百度昆仑芯等共占11%的市场份额腾讯。
这一市场格局反映了中国AI芯片市场正处于从"一家独大"向"多元竞争"转变的关键阶段。尽管英伟达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市场份额已从四年前的95%下降至目前的约66%今日头条,显示出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
在国产AI芯片阵营中,华为昇腾系列表现最为突出。2024年,华为昇腾芯片出货量达64万片,占国产AI芯片总出货量的绝大部分雪球。其他主要国产厂商包括百度昆仑芯(6.9万片)、天数智芯(3.8万片)、寒武纪(2.6万片)、沐曦集成(2.4万片)和燧原科技(1.3万片)雪球。
国产AI芯片内部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一超多强"格局,华为凭借其全栈技术能力和政策支持,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其他国产厂商也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取得突破,共同推动国产AI芯片生态的发展。
英伟达H20芯片的供应波动对市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2024年初,H20芯片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出货量环比增长50%搜狐网。然而,2025年4月,美国政府对H20芯片实施出口管制,导致英伟达预计在第一财季减记高达55亿美元的收入今日头条。2025年7月15日,英伟达宣布H20芯片获美国政府批准重返中国市场今日头条,这一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供应紧张,但长期来看,国产替代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中国AI芯片需求主要来自大型云服务提供商(CSP)和电信运营商。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是H20芯片的主要买家,占总需求的87%腾讯。这些企业的AI相关资本支出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阿里、腾讯、百度的资本支出总和高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121.6%雪球。
电信运营商也是AI芯片的重要需求方。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2024年计划投资845亿元用于算力建设,同比增长13%雪球。这些投资将直接转化为对AI芯片的需求,推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供应端面临多重挑战。首先,美国对华高端芯片出口管制限制了国际厂商对中国市场的供应能力。其次,先进制程和封装技术的产能瓶颈制约了芯片产量的提升。尽管国产厂商正加速追赶,但在7nm以下制程和CoWoS先进封装等关键技术上仍存在差距今日头条。
国产AI芯片供应正在快速增长。华为昇腾910C芯片预计2025年销量将达到30到40万颗今日头条。寒武纪等国产厂商也在加速产能扩张,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存货余额达27.55亿元,较2024年末的17.74亿元增长超50%,显示出其积极备货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策略证券时报。
尽管供需两端都在快速发展,但供需缺口仍然存在。根据Bernstein的分析,2025年中国AI芯片需求预计将达到395亿美元,而供应预计仅为370亿美元,留下25亿美元的缺口腾讯。即使在英伟达H20恢复销售后,这一缺口仍然存在,主要受限于晶圆厂产能和先进封装(特别是CoWoS)的瓶颈腾讯。
指标 | 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亿美元) |
---|---|
市场需求 | 395 |
市场供应 | 370 |
供需缺口 | 25 |
这一供需缺口反映了中国AI芯片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AI应用的快速落地推动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供应端受限于技术瓶颈和国际贸易环境,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矛盾将在短期内持续存在,并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随着国内AI芯片性能提升和7nm生产能力扩展,本土厂商预计将稳步增加市场份额。到2027年,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55%腾讯。这一趋势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
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厂商正在加速技术迭代和生态建设。寒武纪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连续实现盈利,显示出其商业模式已初具规模东方财富网。随着国产AI芯片在性能、能效和软件生态方面的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中国AI产业在技术路线、生态格局与产业逻辑上正走在一条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上今日头条。由于英伟达在GPU技术上的领先与强势,美国市场高度依赖英伟达GPU,其嵌入式GPU服务器份额超90%今日头条。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正走在一条算法优先,软硬件协同的发展之路。非GPU加速服务器(如ASIC、FPGA等)占比已突破30%,并呈现上升趋势今日头条。IDC预测,到2029年中国非GPU服务器市场规模将接近50%今日头条,显示出中国在AI芯片技术路径上的独特选择。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合将加速。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启动千亿级重组搜狐网,显示出行业正在通过资本运作提升竞争力。同时,软硬件协同的生态构建将成为关键竞争点,各厂商正积极构建从芯片到框架、从训练到推理的全栈能力。
DeepSeek等开源算法的出现,推动了国产芯片在软件生态领域的突破今日头条。这不仅打破了国产芯片生态建设的僵局,同时也促进了本土芯片厂商的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共同打造适配本土芯片的软件栈、工具链等生态组件今日头条。
中国AI芯片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5年将超过1500亿元;另一方面,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产芯片市场份额正稳步提升。尽管供需缺口仍然存在,但这也为国产厂商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对芯片厂商:加速技术迭代和生态建设,特别是在软硬件协同方面的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强与下游应用厂商的合作,深入理解市场需求,开发针对性解决方案。
对下游用户:采取多元化采购策略,在确保业务连续性的同时,积极尝试和评估国产AI芯片方案,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风险。
对政策制定者:继续加大对国产AI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先进制程、封装技术和基础软件生态等关键环节;同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核心技术突破。
中国AI芯片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有望在全球AI芯片竞争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