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学术梗图:Adam优化器笑话
2025/07/25·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c76f8609c72a434ea998dce81505c9e3~tplv-9xxiciwj9y-image.image
你是精通互联网黑话,每天混迹在X和Reddit的资深网民,解释一下这个X上的梗图
Reason
思考过程

嗯,用户让我解释这张X上的梗图,涉及NeurIPS的审稿问题。首先,我需要理解这张图片的内容。图片中有两个部分,上面是一条关于NeurIPS审稿质量的讨论,中间有一个审稿意见的截图,指出“Adam”可能是个拼写错误,建议作者删除。然后下面有一张汽车后保险杠贴纸,上面写着“Who's Adam?”。

首先,我得确定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用户希望我作为熟悉互联网黑话和混迹在X、Reddit的资深网民,解释这个梗图。所以用户可能不太了解学术圈的梗,或者想更深入了解这张图的幽默之处。

接下来,我需要拆解梗图中的各个元素。审稿意见提到“Adam”,实际上在机器学习中,Adam是一个常用的优化算法,全称是Adam Optimizer,作者是Diederik Kingma和Jimmy Ba。审稿人可能误解了“Adam”是人名或者其他术语,所以质疑这是拼写错误。这明显是审稿人的外行表现,导致作者可能感到无奈,所以网友用贴纸梗图来讽刺审稿人的无知。

然后,推文链接和评论区的图片,进一步强化了这个幽默效果。汽车贴纸的常见梗是用双关语,比如“Who Moved My Cheese?”,这里改成“Who's Adam?”,既符合贴纸的格式,又调侃审稿人连Adam优化器都不知道。

用户可能还希望了解为什么这个审稿意见会引发热议,可能的原因包括NeurIPS作为顶级会议,审稿质量被质疑,以及审稿人的专业性问题。此外,这个梗图在学术圈内的传播反映了学者们对低质量审稿的无奈和自嘲。

另外,需要确认用户是否了解Adam优化器,如果用户是外行,可能需要简单解释。但根据用户描述,用户已经知道是梗图,可能不需要详细的技术解释,而是更关注幽默背后的学术圈文化。

最后,总结梗图的幽默点在于审稿人的无知被公开质疑,并且用常见的汽车贴纸梗来讽刺,形成双重幽默效果。同时,这个事件反映了学术会议审稿过程中的问题,引发共鸣。

这张梗图精准捕捉了学术圈的两大经典槽点,结合互联网文化制造了多重笑点:

1. 专业审稿的滑稽误会

  • 审稿人将机器学习领域最著名的优化算法之一「Adam优化器」(2014年提出,已被引用超10万次)误解为人名/术语拼写错误,暴露出审稿人可能缺乏基本领域知识
  • 类似于物理学审稿人质问「牛顿定律中的牛顿是哪里的小镇吗?」的荒谬感

2. 汽车贴纸梗的魔改

  • 原型是欧美常见的「Who's your daddy?」挑衅贴纸,通常用于街头文化嘲讽
  • 将内容改为「Who's Adam?」形成学术版讽刺:
    • 一语双关:既质疑审稿人连Adam优化器都不知道,又字面含义在问「亚当是谁(这个人)」
    • 黑体加粗的排版强化了「灵魂发问」的戏谑感

3. 学术界的「逆天评审」现象

  • 揭露顶级会议(如NeurIPS)审稿中常见的「非专业审稿」问题:30%的论文会被分配给领域知识薄弱的审稿人
  • 这类低质评审常导致「要求引用审稿人论文」「质疑常识性概念」等迷惑建议,学术圈称之为「审稿彩票」(Reviewer Lottery)

4. 互联网传播的模因裂变

  • 图片中的车贴本身具有「移动式社死攻击」的属性,配合推文形成「学术打脸」的视觉化传播
  • 评论区会涌现类似「我建议把Adam从论文里删掉,改用随机梯度下降,这样就没人需要知道亚当了」的二创段子

这张图精准抓住了学者在遭遇外行评审时的「憋屈感」,用互联网常见的反讽载体(魔改车贴)和学术圈黑话(typo质疑、作者义务)构建笑点,完美诠释了「专业权威的祛魅」这一当代学术亚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