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inux SPI持续收发技术解析
2025/07/28·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linux 标准spi能够做到像串口那样持续自由收发么(有时主机侧不一定有数据发送,但随时要处于接收模式)?
Reason
来源
[PDF]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YZQDR2XFEGS6N23S72YSVQP
文件
linux spi 驱动入门之自发自收
文章浏览阅读788次。linux spi 驱动入门之自发自收_spi自发自收测试
https://s2.zimgs.cn/ims?kt=url&at=smstruct&key=aHR0cHM6Ly9jZG4uc20uY24vdGVtcC8yMDIzMTEwNzE2MjUyNi1tYnF0anhlZG9hZHdlbTF1bjh2aXUyZmJqOWdiaDV4aS5qcGc=&sign=yx:yQchh3-fC9nPjUvoM67lCnyns5g=&tv=400_400
CSDN技术社区
Linux SPI 数据收发框架
本节以spidev设备驱动为例,来阐述SPI数据传输的过程。spidev是内核中一个通用的设备驱动,我们注册的从设备都可以使用该驱动,只需在注册时将从设备的modalias字段设置为"spidev",这样才能和spidev驱动匹配成功。我们要传输的数据有时需要分为一段一段的(比如先发送,后读取,就需要两个字段),每个字段都被封装成一个transfer,N个transfer可以被添加到message中,作为一个消息包进行传输。当用户发出传输数据的请求时,message并不会立刻传输到从设备,...
https://s2.zimgs.cn/ims?kt=url&at=smstruct&key=aHR0cHM6Ly9jZG4uc20uY24vdGVtcC8yMDIzMTEwNzE2MjUyNi1tYnF0anhlZG9hZHdlbTF1bjh2aXUyZmJqOWdiaDV4aS5qcGc=&sign=yx:yQchh3-fC9nPjUvoM67lCnyns5g=&tv=400_400
CSDN技术社区
9 web pages
文件
CSDN技术社区
CSDN技术社区
博客
CSDN技术社区
CSDN技术社区
博客
cnblogs.com
千锋教育
思考过程

嗯,用户问的是Linux标准SPI能否像串口那样持续自由收发,特别是在主机没有数据发送时,能否保持接收模式。这个问题涉及到SPI通信机制和Linux驱动层面的实现细节。

从搜索结果看,多个技术文档都提到了SPI的全双工特性和Linux的spidev驱动框架23。关键点在于SPI的硬件特性:它没有内置的流控制机制,也不像UART有硬件缓冲器来支持持续监听。不过,我看到有解决方案提到通过多线程架构和空字符填充技术来实现持续接收1

具体实现上,当从机有数据需要主动上报时,需要主机侧配合:1)主机软件层维护接收缓冲区;2)使用空字符填充保持总线激活;3)通过ioctl的SPI_IOC_MESSAGE配置并发传输结构4。这意味着主机需要设计特定的通信协议来处理总线空闲期间的接收状态,而不能像UART那样纯硬件自动监听。

另外搜索结果中提到的实际案例5显示,在底层通信模块需要处理空字符的发送和接收,这会产生额外的CPU开销。用户如果追求极致效率,可能需要考虑修改硬件选型(比如使用支持硬件流控的SPI控制器)或采用DMA传输优化。

比较有意思的是,有文档提到通过分时复用多个虚拟从设备通道来实现类似“永远在线”的接收能力7,这或许是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不过这种方案会增加驱动复杂度。

看来技术上虽然可以实现准持续接收,但和UART的即插即用体验还是有差距。用户可能需要权衡实时性和系统资源消耗,特别是如果要支持多路SPI设备的话。

Linux标准SPI能否像串口那样持续自由收发,关键在于其硬件特性与驱动机制的设计。以下是详细分析:


1. SPI与UART的核心差异

  • UART
    属于异步串口,内置硬件FIFO缓冲区和自动流控机制。当主机无数据发送时,仍可独立接收从机数据(如中断驱动接收),无需持续总线活动。
  • SPI
    同步全双工接口,依赖时钟信号(SCK)同步数据传输。无内置缓冲区或硬件流控,主机必须主动发起传输才能采样从机数据。

2. Linux SPI驱动的实现限制

Linux内核的 spidev 驱动(用户态SPI接口)默认采用主机主导的传输模式

  • 数据传输必须由主机发起
    主机通过 ioctl(SPI_IOC_MESSAGE) 构造传输任务,包含发送缓冲区(tx_buf)和接收缓冲区(rx_buf)。若主机无数据发送(tx_buf为空),内核SPI核心层不会启动传输,从机无法主动推送数据。
  • 无后台接收机制
    相比UART的中断驱动接收,SPI驱动缺乏“空闲时保持监听”的内核级支持。

3. 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尽管标准SPI无法直接后台监听,但可通过软件协议设计模拟持续接收:

(1) 空字符填充法

  • 原理
    主机在无数据时持续发送空字符(如0xFF),保持SCK时钟活跃。从机在接收空字符时填充有效数据到 rx_buf
  • 实现(用户态示例):
    c
  • 缺点
    无效总线流量增加,降低有效带宽。

(2) 多线程并发架构

  • 原理
    用户态分离发送线程接收线程。接收线程周期性发起空传输,保持接收通道活跃。
  • 参考设计 1
    c

(3) 内核驱动定制

  • 修改SPI控制器驱动
    在控制器层模拟“主从双工模式”,即使主机无数据时也允许从机通过DMA直接写入主机内存(需硬件支持)。
  • 复杂度
    需深度修改内核驱动(如 spi-master 实现),通用性低。

4. 实际应用建议

场景推荐方案性能影响
低速率数据接收(<100Hz)多线程空字符轮询可忽略
高速率全双工通信硬件级优化(如专用SPI桥接芯片)无额外CPU开销
无法修改硬件spidev并发传输 + 数据协议封装带宽损失5%~20%

结论

标准Linux SPI无法完全对标UART的“即插即收”体验,但通过软件设计(如空字符填充、多线程轮询)可模拟持续接收。最终方案需权衡:

  • 实时性要求(轮询延迟)
  • 总线效率(无效数据占比)
  • 系统资源开销(CPU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