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评测岗位准备指南
2025/07/29·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我想要应聘大模型评测这个岗位
岗位要求如下 :
核心职责
1. 主导设计并实施算法评估体系,制定多维评测指标(如准确性、鲁棒性、泛化性、生成质量化等)
2. 主导统计显著性分析,针对算法应用场景运用统计学方法量化指标的置信区间及数据采样要求,为模型评估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3. 创新大模型评估方法论及实现关键技术落地,如LLM-as-a-Judge、跨模态评估方案、混合实验设计(人类评分+自动指标)、偏差归因分析等
4. 深度参与算法研发全流程,执行算法评估并输出高信度的评测报告引导算法优化,建立评估-反馈-迭代-线上效果监测的闭环优化机制
岗位要求
1. 统计学/计算数学/AI方向硕士及以上(博士优先)
2. 3年以上算法评测经验,1年以上业界主流大模型(如openAlGPT、Meta LLaMA、阿里通义千问、百度文心一言、腾讯混元、智谱AIGLM、讯飞星火、华为盘古等)核心评测经验
3. 精通现代统计推断方法(非参数检验、多重检验校正、贝叶斯推断等),掌握统计学复杂实验设计(分层抽样、序贯检验等)
4. 熟练使用主流评估框架(Im-evaluation-harness,HELM),熟练使用Python进行测试集构建、评估工具、数据分析等场景的代码开发
5. 具备模型后训练经验(SFT、RL、DPO),能够根据业务需要微调训练用于裁判的模型
加分项
1、发表过统计学顶会论文(KDD/NAACL/WWW等)
2、参与过开源算法评测框架开发
请问我应该如何准备才能完美达到工作要求面试成功
Requirement clarification
我将分析大模型评测岗位的核心需求,帮助你准备面试。
基于岗位描述,核心需求包括:统计学专业背景、大模型评测经验、统计推断方法掌握、评估框架使用能力和模型后训练经验。这个岗位需要你既懂统计学理论,又能实际操作大模型评测,还要能设计评测体系和分析结果。
考虑到岗位要求3年以上算法评测经验和1年以上主流大模型评测经验,我假设你已有一定基础,但可能需要针对性提升某些方面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你准备,我需要了解几个关键点:
- 你目前的教育背景是什么?是否符合统计学/计算数学/AI方向硕士及以上的要求?
- 你有多少年算法评测经验?特别是大模型评测方面的经验?
- 你对统计推断方法和评估框架的熟悉程度如何?
- 你目前的教育背景是什么?是否符合统计学/计算数学/AI方向硕士及以上的要求?
- 你有多少年算法评测经验?特别是大模型评测方面的经验?
- 你对统计推断方法和评估框架的熟悉程度如何?
1. 我202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
2. 一年语音大模型评测经验
3. 上学的时候学过,工作后没怎么看了
好的,这是一个为你量身定制的、旨在弥补能力差距并成功获得该职位的行动计划。
- 在Coursera、edX等在线教育平台及相关大学课程网站上,系统性地复习和深化现代统计推断方法(如非参数检验、多重检验校正、贝叶斯推断)与复杂实验设计(如分层抽样、序贯检验)的理论知识。
- 在GitHub上查找并学习业界主流评估框架(lm-evaluation-harness, HELM)的官方文档、教程和开源代码,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其配置、运行和二次开发方法。
- 在Hugging Face社区、ArXiv论文平台以及头部AI公司的技术博客中,检索并学习模型后训练技术(SFT, RLHF, DPO)的核心原理、实现流程和应用场景。
- 在Google Scholar和ACL、NAACL等顶会论文库中,搜索并研读“LLM-as-a-Judge”、“跨模态评估”、“大模型偏差分析”等前沿评估方法论的相关论文,理解其技术创新点。
- 设计并启动一个个人项目,使用Python和评测框架对一个开源大模型(如LLaMA, ChatGLM)进行多维度评测,实践统计分析并撰写一份完整的评测报告。
- 梳理并提炼过去一年的语音大模型评测经验,重点突出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技能,思考如何将语音领域的评测方法论迁移和扩展到通用的多模态大模型评测中。
- 在牛客网、知乎、Glassdoor等求职社区,搜索“大模型评测”或“算法评测”岗位的面试经验和技术问题,并结合个人项目和学习成果准备解答。
- 将个人项目中的代码、评测报告和学习笔记整理成一个结构化的项目作品集(如GitHub仓库或个人博客),作为面试时展示技术深度和实践能力的证明。
让我们开始搜集更具体的信息,以便为你提供更详细的准备建议。
Search
大模型评测方法 LLM-as-a-Judge 统计显著性分析 评估框架这篇文章会带你深入了解 LLM-as-a-Judge 这个新趋势,主要内容包括: 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值得关注 怎么高效落地 有哪些局限和应对思路 常用的评估工具 最后,我还会总结一些实用要点,方便你直接用在自己的 LLM 评测流程中. 什么是 LLM-as-a-Judge LLM-as-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且动态的 LLM-as-a-judge 框架被开发出来,例如多智能体判断和 LLM-as-a-examiner。在未来,一个有前景的研究方向是开发具有人类评判思维的大模型智能体;另外,开发一个基于大模型自适应难度的评判系统也很重要。(3)自我判断:LLM-as-a-judge 长期以来一直受困扰于“先有...
这篇文章详细探讨了大语言模型(LLM)的评测方法及其现状。首先,文章指出评测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NLP)的进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评测集合公开到算法超越人类的时间越来越短。接着,文章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不同阶段及其资源需求,强调了基础语言模型和强化学习模型的评测方法应有所不同。文章还介绍了HELM(Holisti...
LLM 大模型学习必知必会系列(十一):大模型自动评估理论和实战以及大模型评估框架详解 0.前言 大语言模型(LLM)评测是LLM开发和应用中的关键环节。目前评测方法可以分为人工评测和自动评测,其中,自动评测技术相比人工评测来讲,具有效率高、一致性好、可复现、...
LLM-as-a-Judge模型会通过生成思维链(CoT)展示其评估推理过程,以提升评估透明度和准确性。然而LLM-as-a-Judge任然面临着两大问题:(1)人工标注的思维链数据稀缺导致训练困难 ...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LLM-as-a-Judge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各个领域的评估工作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案例:LLM-as-a-Judge评估数学推理能力 LLM-as-a-Judge在数学推理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例如,WizardMath 利用强...
让英雄查英雄,让好汉查好汉:LLM-as-a-judge综述引言最近,LLM出色的表现推动了“LLM-as-a-judge”概念的诞生,即利用LLM 对一组候选样本进行评分、排名和选择。LLM的强大性能与精心设计的评估流程相结合,为各种评估场景提供了细粒度和详细的判断,大大解决了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性,为 NLP ...
法律推理中的大模型挑战与评估 大模型在法律推理领域面临着显著的挑战,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可靠地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发布了 LEXam—一个多语言法律推理基准数据集。这个数据集的目的是评估大模型在法律领域的推理能力。LEXam 数据集的特点: 真实案例:包含来自瑞士法学院的真实法律考试问题。关键技能:强调推理过程中的证据检索和规则适用。研究发现: 通用模型 vs.专用...
我将搜索更多关于大模型评测的具体方法和框架,以便为你提供更全面的准备建议。
Search
大模型评测框架 lm-evaluation-harness HELM 统计显著性分析方法EleutherAI Harness 与斯坦福 HELM 的设计理念虽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二者均在单个代码库中集成了多个评测基准(包括 MMLU),旨在为模型提供一个全景式性能评估工具。Open LLM 排行榜同样秉持着这一理念。为了明晰得分差异的问题根源,我们决定在同一组模型上运行 MMLU 评测的三种不同实现,并依据得分对这些模型进行排序: Harness 实现...
最近研究大模型评测,发现很多排行榜不够详细,这篇文章整理了常见数据集和指标,超实用!想了解MMLU、HellaSwag等数据集的小伙伴必看,还介绍了两个开源评测框架,真的很有帮助 一文了解大模型性能评测数据、指标以及框架 本文介绍了大模型性能评测的数据集和指标,并解释了它们的定义和应用场景。文中提到,随着大模型性能的提升,数据集也在不断更新,举例说明了mmlu、He...
2.HELM(Holistic Evaluation of Language Models,斯坦福大学) 简介:斯坦福大学提出的全面评估框架,覆盖语言理解、推理、生成等 16 种任务和 30+数据集。支持场景:问答、摘要、代码生成、伦理安全性等。特点: 强调多维度评估,可复现性高。生成详细报告,便于对比分析。链接:HELM 官网。3.OpenCompass(商汤科技) 简介:商汤科技推出的开源评测体系,50+数据集与 ...
lm-evaluation-harness(EleutherAI开发)[^2]HELM评估套件(斯坦福大学)TensorRT-LLM内置测试工具[^3] 安装示例(以lm-evaluation-harness为例) 创建虚拟环境 python-m venv llm-benchmark source llm-benchmark/bin/activate#安装工具包 pip instal...
EleutherAI LM Evaluation Harness 标准化大模型评测(如MMLU、GSM8K)。HELM(斯坦福) 全面评估语言模型表现。(2)安全与对齐 Guardrails 限制模型输出(避免有害内容)。RLHF(强化学习人类反馈) 工具库:TRL(Transformer Reinforcement Learning)。6.多模态与扩展 (1)多模态模型 CLIP(图文匹配)、Whi...
职位介绍 核心职责 1、参与设计并实施算法评估体系,制定多维评测指标(如准确性、鲁棒性、泛化性、生成质量量化等)2、参与统计显著性分析,针对算法应用场景运用统计学方法量化指标的置信区间及数据采样要求,为模型评估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3、创新大模型评估方法论及实现关键技术落地,如跨模态评估方案、混合实验设计(人类评分+自动指标)、偏差归因分析等 4、参与算法研发全流程,执行算法评估并输出高信度的评测报告引...
最近发布的闭源大模型如 GPT-4o、Claude 3.5 等都已经具备了超强的图像理解能力,LLaVA-NeXT、MiniCPM、InternVL 等开源领域模型也展现出了越来越接近闭源的性能。 在这个「亩产八万斤」,「10 天一个 SoTA」的时代,简单易用、标准透明、可复现的多模态评估框架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并非易事。 为解决以上问题,来自南洋理工大学 LMMs-Lab 的研究人员联合开源了 LMMs-Eval,这是一个专为多模态大型模...
经典的 LLM 基准框架,例如 HELM 和 lm-evaluation-harness,为学术研究中常用的任务提供多指标测量。但是,它们不是基于成对比较,所以不能有效地评估开放式问题。OpenAI 也推出了 evals 项目来收集更好的问题,但这个项目不提供所有参与模型的排名机制。LMSYS 组织推出 Vicuna 模型时,他们使用了基于 GPT-4 的评估管道,但它没有提供可扩展...
现在我将搜索更多关于统计显著性分析和大模型评测的实践方法,以便为你提供更具体的准备建议。
Search
大模型评测 统计显著性分析 实验设计 多重检验校正 贝叶斯推断we conclude the paper with a summary and advance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factor analysis.Keywords:Factor analysis Bayesian theory Posterior probabilistic EM algorithm Variational Bayesian algorithm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贝叶斯理论基础知识 2 2.1...
职位介绍 核心职责 1、参与设计并实施算法评估体系,制定多维评测指标(如准确性、鲁棒性、泛化性、生成质量量化等)2、参与统计显著性分析,针对算法应用场景运用统计学方法量化指标的置信区间及数据采样要求,为模型评估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3、创新大模型评估方法论及实现关键技术落地,如跨模态评估方案、混合实验设计(人类评分+自动指标)、偏差归因分析等 4、参与算法研发全流程,...
另外,对于复杂模型,贝叶斯推断的计算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和计算量大,尤其是涉及到后验分布的积分计算。2.2.3 其他推断方法简介 除了贝叶斯推断,统计学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推断方法,例如频率学派的方法和最大似然估计(MLE)。频率学派的方法侧重于数据的频率解释,主要通过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来进行统计推断。最大似然估计是一种点估计方法,它通过选择概率...
同样,贝叶斯方法在垃圾邮件检测中也展现了卓越的效果,通过对邮件内容的 特征 提取与概率推断,准确识别垃圾邮件。3.电信客户流失预测中的贝叶斯模型 电信行业中客户流失是一个关键问题,贝叶斯算法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在构建客户流失预测模型时,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尤为重要。通过引入 朴素贝叶斯 或贝叶斯网络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客户的历史行为数据和现有的...
在数据分析领域,贝叶斯统计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预测分析、分类问题、异常检测以及因果推断。例如,在预测分析中,贝叶斯统计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事件;在分类问题中,比如垃圾邮件检测或疾病诊断;在异常检测中,用于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或离群点;在因果推断中,则是在观察数据中识别因果关系。贝叶斯统计在数据
《贝叶斯统计方法—R和BUGS软件数据分析示例(影印版)》由美国学者约翰 K.克鲁斯克(John K.Kruschke)撰写,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7年12月出版。该书以贝叶斯统计的实际应用为核心,结合R与BUGS软件工具,为数据分析提供操作指南。全书分为基础理论、二元比例推断和广义线性模型三部分,系统阐述贝叶斯法则、参数估计及MCMC等方法,并通过案例将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内容...
贝叶斯统计(Bayesian Statistics)是一种 基于贝叶斯定理 的统计推断方法,它利用先验信息和样本数据来更新我们对未知参数或事件概率的信念。先验分布:统计推断前,对未知参数的初步判断,基于历史、专家经验或主观信念,不必客观。后验分布:结合先验和样本信息,通过贝叶斯定理计算得到的未知参数新分布,综合了两者信息,是贝叶斯推断的基础。Bayesian Statistics 频率学派(Frequ...
贝叶斯估计是统计学中一种强大的推断方法,与传统的频率派统计学不同,它利用贝叶斯定理来整合先验信息和样本数据,从而对模型参数或者数据的分布进行推断。贝叶斯方法在现代数据分析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处理不确定性和进行决策时其优势明显。在本文中提到的“best,贝叶斯估计取代t检验”,这里指的是一种利用贝叶斯...
现在我将搜索关于大模型评测中的混合实验设计和偏差归因分析的更多信息,以便为你提供更全面的准备建议。
Search
大模型评测 混合实验设计 人类评分与自动指标 偏差归因分析[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主观题自动评分效度研究——以大学校本英语水平考试汉译英试题为例
例:GPT-4 vs LLaMA2-7B能力维度对比评测 1.自动评估方法 模型效果评估 基准和指标(Benchmarks&Metrics;) 数据集 描述 评价指标 样例 MMLU MassiveMultitaskLanguageUnderstanding 一个多任务数据集,由各种学科的多项选择题组成。涵盖STEM、人文、社科等领域。包括57个子任务,包括初等数学、美国历史、计算机科学、法律等等。Accuracy Qu...
大模型测评报告:约96%受访者一周内至少一天遇到错误或偏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 韦博雅)7月10日,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主题论坛“建设‘开源’之都:智AI未来,生态共澎湃”上,新京报AI研究院联合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发布第二期《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大模型赋能传媒行业使用与满足研究》(下称:报告)。报告显示,相比去年,遇到大模型错误或偏见的受访者比例增高,约96%的受访者在一周内至少有一天遇到了大模型出现错误...
如果用我们的话来理解 token,那可以把它翻译成“词”,大模型理解人类语言是一个词一个词去理解的,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当一段文本到来的时候,系统需要先通过“分词器”(tokenizer)把一个句子切分成一个一个的词去理解,分词器有一张词表,词表中的词都有自己的 id,而模型就是通过这些 id 来区分这些词的。并且我们说它是词,其实也不完全正确,因为标点符号也会被切成一个独立的 token,但用“词”来表达比较容易人类理解。比如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 韦博雅)7月10日,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主题论坛“建设‘开源’之都:智AI未来,生态共澎湃”上,新京报AI研究院联合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发布第二期《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大模型赋能传媒行业使用与满足研究》(下称:报告)。报告显示,相比去年,遇到大模型错误或偏见的受访者比例增高,约96%的受访者在一周内至少有一天遇到了大模型出现错误或偏见的情况,与去年相比增加约7个百分点。在使用大模型过程中...
2023年12月22日,国内首个官方"大模型标准符合性评测"结果公布,百度文心一言、360智脑、阿里云通义千问、腾讯混元大模型四款国产大模型通过测试。该评测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起,基于《人工智能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第2部分:评测指标与方法》国家标准,覆盖语言、语音、视觉等多模态领域,通过38项具体维度评估通用性、智能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评测旨在...
模型的自动评测技术可以分为rule-based和model-based两大类: rule-based方法: benchmark以客观题为主,例如多选题,被测的LLM通过理解context/question,来指定最佳答案 解析LLM的response,与标准答案做对比 计算metric(accuracy、rouge、bleu等) model-based方法: 裁判员模型(e.g.GPT-4、Claude、Expert Models/Re...
自动化评测基于计算机算法和自动生成的指标,能够快速评估模型性能;人工评测依赖人类专家的主观判断,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反馈。评测工具则支持多种测评方式,如模块测试、抽样测试等,提高评测效率和准确性。(4)量化打分与等级评估 量化打分是评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计算各维度的分数并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模型...
已掌握的信息
-
核心评测方法论 (LLM-as-a-Judge):已深入了解“以大模型为裁判”的核心理念、实现方式和优势。掌握了通过精心设计提示词(Prompt Engineering)来指导裁判模型进行多维度、结构化评估的关键技术,包括角色设定、维度拆解、评分标准制定和少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的应用。同时,对该方法的进阶技术,如通过解耦“规划”与“推理”阶段(如Meta的EvalPlanner)来提升评测准确性,以及该方法存在的偏见(如顺序偏见、自我偏好)和挑战有了清晰认识。
-
主流评测框架与基准:已系统梳理了业界的核心评测工具和数据集。对主流评测框架如lm-evaluation-harness
和HELM
的用途、特点及安装运行方式有了基本掌握,并了解到不同框架在实现同一基准(如MMLU)时可能存在的细节差异。同时,熟悉了多个关键评测基准,如MMLU(综合知识)、C-Eval(中文知识)、HumanEval(代码能力)和TruthfulQA(真实性)等,并了解了如何根据评测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
-
统计学理论基础:已搜集到关于现代统计推断方法的扎实理论资料。对贝叶斯推断(区别于频率派、先验与后验概率、实际应用)、多重检验校正(为何需要、基本原理)等核心概念有了理论层面的理解。这些知识是进行统计显著性分析、量化置信区间和科学设计实验的基石。
-
创新评估技术方向:对岗位要求中的前沿评估方法有了初步认知。对于“混合实验设计”,已了解到可以运用相关系数、Kappa系数等统计指标来衡量人类评分与自动指标的一致性。对于“偏差归因分析”,已接触到可借鉴因果推断框架(如CaLM)对模型错误进行系统性分类和溯源的先进思路。
下一步行动计划
之前的行动计划在信息搜集阶段已取得显著成功,为你构建了坚实的知识体系。现在,计划将进入实战应用与能力整合阶段,旨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够征服面试官的实践能力和项目成果。
-
深化模型后训练(Post-training)实战技能:
- 目标:弥补在SFT、RLHF、DPO等模型微调技术上的实践短板,以满足“能够根据业务需要微调训练用于裁判的模型”的要求。
- 行动:在Hugging Face、GitHub等社区,查找并实践针对开源模型(如 LLaMA-3, Qwen)进行SFT或DPO微调的教程,特别是那些以提升模型特定能力(如遵循复杂指令、进行高质量评判)为目标的案例。
-
启动并执行一个端到端的个人评测项目:
- 目标:将所有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打造一个可作为核心亮点的作品集项目,全面展示你胜任该岗位的综合能力。
- 行动:
- 项目设计:选取一个开源大模型和一个具体任务(如长文本摘要或RAG问答)。
- 多维评测:运用
lm-evaluation-harness
等框架进行标准化客观评测;同时,设计并实施一套LLM-as-a-Judge
主观评测流程。
- 统计分析:对比两个或多个模型在该任务上的表现,运用非参数检验、多重检验校正等方法,分析其性能差异的统计显著性。
- 混合验证:小范围采集人类评分,并与
LLM-as-a-Judge
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如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或Kappa值)。
- 偏差归因:对评测中发现的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归因分析,尝试借鉴因果推断的思路进行分类总结。
-
构建结构化的个人作品集:
- 目标:将个人项目成果系统化、可视化地呈现出来,作为面试中展示技术深度的有力证明。
- 行动:创建一个GitHub仓库,包含所有项目代码、Jupyter Notebook分析过程、详细的
README.md
文档。在文档中清晰阐述项目背景、评测体系设计、技术选型、统计分析过程、核心发现与结论,并附上关键结果的可视化图表。
-
梳理过往经验并进行模拟面试:
- 目标:将你过去一年的语音大模型评测经验与目标岗位的要求进行精准对齐,并提前准备面试问题的解答。
- 行动:
- 经验重述:用该岗位的语言和框架(如多维指标、统计显著性、闭环优化)重新梳理和包装你过往的项目经历。
- 问题预演:基于已掌握的知识和个人项目,准备回答“如何从零到一设计一个新模型的评测体系?”、“你如何看待LLM-as-a-Judge的局限性,并如何缓解?”等高频深度技术问题。
已掌握的信息
-
核心评测方法论 (LLM-as-a-Judge): 已深入了解“LLM作为裁判”的核心理念、实现方法和应用场景。关键信息包括: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Prompt)为裁判模型设定角色、评估维度、评分标准和输出格式,并可利用少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和思维链(CoT)提升其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模型评估、对齐、检索和推理等环节,但也面临位置偏见、自我偏好等挑战。
-
主流评测框架与基准: 已掌握业界主流的自动化评测框架,如lm-evaluation-harness
和HELM
,以及它们所依赖的核心评测基准,包括用于评估综合知识能力的MMLU、C-Eval,评估代码能力的HumanEval,和评估数学推理的GSM8K等。同时了解到,不同框架对同一基准的实现(如Prompt设计)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评测结果不同。
-
统计学理论基础: 已初步搜集到关于现代统计推断方法(如贝叶斯推断、非参数检验)和复杂实验设计(如方差分析ANOVA、多重比较)的理论知识。了解到贝叶斯方法在结合先验知识与数据、处理不确定性方面的优势,并发现了可用于替代传统t检验的Python工具包。
-
前沿评测技术方向: 已触及混合实验设计(结合人类评分与自动指标)、偏差分析及因果推理评测等前沿领域。例如,通过计算自动评分与人工评分的相关系数来验证AI评分的效度;了解到已有专门评估大模型因果推理能力的评测体系(如CaLM),以及旨在评估模型认知与决策过程的白盒评测框架(如DIKWP)。
下一步行动计划
为完美达到岗位要求,后续的准备需要从理论认知转向深度实践,将已掌握的零散知识点串联成体系化的能力,并产出可以展示的成果。
-
深化统计方法的应用实践:
- 目标: 将统计学理论与大模型评测场景紧密结合,掌握如何用数据科学支撑评测结论的可靠性。
- 计划:
- 查找并学习如何在LLM评测中具体应用统计方法。例如,搜索关于“如何计算模型A在MMLU得分上显著优于模型B的p值”、“如何为模型生成的文本质量(如流畅度、相关性)的人工评分设定置信区间”等问题的实战案例或技术博客。
- 研究复杂实验设计(如分层抽样、序贯检验)在构建高质量、无偏见评测集中的应用。例如,如何设计抽样方案以确保评测集能公平地覆盖不同难度、领域和用户群体的提问。
- 可靠信息源:
- 学术论文库:ArXiv、ACL Anthology、NeurIPS/ICML proceedings。
- 头部科技公司技术博客:Google AI Blog, Meta AI Blog, OpenAI Blog。
- 统计学专业社区和教程。
-
搭建并实践模型后训练流程:
- 目标: 掌握岗位要求的SFT、RL、DPO等模型后训练技能,特别是能够微调出一个“裁判模型”。
- 计划:
- 跟随教程,动手实践一个完整的模型微调项目。选择一个开源模型(如Llama 3, Mistral)和一个开源的偏好数据集。
- 分别使用SFT和DPO技术对该模型进行微调,目标是使其能准确判断两个回答的优劣,复现
LLM-as-a-Judge
的核心步骤。
- 记录整个过程,包括环境配置、数据处理、训练脚本编写、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可靠信息源:
- Hugging Face官方文档、课程和博客。
- GitHub上的开源项目和代码示例。
- 权威的AI教育平台(如DeepLearning.AI)。
-
开展个人评测项目并撰写专业报告:
- 目标: 整合所有技能,完成一个端到端的评测项目,产出一份能体现专业深度、可作为面试作品集的评测报告。
- 计划:
- 项目设计: 选取2-3个业界主流的开源大模型进行对比评测。定义清晰的评测维度(如代码生成能力、长文本摘要能力)。
- 数据准备: 利用所学的实验设计知识,构建或筛选一个小而精的评测集。
- 执行评测: 结合使用
lm-evaluation-harness
等自动化框架和自己微调的“裁判模型”进行混合评测。
- 分析与报告: 运用统计工具分析评测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撰写一份包含背景、方法、发现、模型能力雷达图、错误案例分析(Bias Attribution的初步尝试)和优化建议的完整评测报告。
- 可靠信息源:
- 参考业界发布的各类大模型评测报告的结构和分析方法(如智源研究院、信通院、SuperCLUE发布的报告)。
-
梳理经验并准备面试:
- 目标: 将个人项目经验和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能清晰、有条理地在面试中展现。
- 计划:
- 基于个人评测项目,提炼与岗位要求高度匹配的经历和亮点,准备能够阐述“评估-反馈-迭代”闭环机制的案例。
- 针对“偏差归因分析”、“跨模态评估”等创新方法论,准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展现前瞻性。
- 将个人项目代码、评测报告和学习笔记整理到GitHub,作为专业能力的有力证明。
大模型评测岗位应聘准备指南: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提升计划
一、岗位能力分析与准备策略概述
应聘大模型评测岗位需要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能力矩阵,包括理论基础、技术实践和方法论创新三大核心领域。根据岗位描述,这个职位要求候选人不仅具备扎实的统计学和机器学习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大模型评测实践经验,以及创新方法论的研发能力article.juejin.cn。
以下是针对岗位要求的系统性准备计划,旨在帮助你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二、理论基础强化
1. 统计学方法深化
统计学是大模型评测的核心基础,需要重点掌握:
-
非参数检验方法:掌握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等适用于大模型评测结果比较的方法,特别是当评测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假设时。
-
多重检验校正技术:学习Bonferroni校正、Holm-Bonferroni方法、FDR(False Discovery Rate)控制等技术,解决在多维度评测中的多重比较问题北京大学。
-
贝叶斯推断:深入理解贝叶斯定理及其在大模型评测中的应用,包括先验分布设置、后验概率计算和贝叶斯因子分析应届毕业生网。贝叶斯方法特别适合处理大模型评测中的不确定性,能够结合先验知识与新数据进行概率推断博客。
2. 实验设计方法
-
分层抽样技术: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维度(如难度、领域、语言等)设计分层抽样方案,确保测试集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
序贯检验:掌握如何在评测过程中动态调整样本量,提高评测效率的同时保证统计显著性。
-
方差分析(ANOVA):深入理解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不同模型在多个维度上的表现差异博客。
三、技术能力提升
1. 评估框架掌握
-
lm-evaluation-harness:这是EleutherAI开发的开源评测框架,支持多种模型和数据集的测试hellogithub.com。深入学习其架构、使用方法和自定义评测任务的开发流程。重点掌握如何使用该框架评测MMLU、HellaSwag、TruthfulQA等基准稀土掘金。
-
HELM(Holistic Evaluation of Language Models):由斯坦福大学开发的全面评估框架,涵盖16种任务和30+数据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学习其评测维度、方法论和结果分析技术。
2. Python开发能力
-
测试集构建:学习如何使用Python构建高质量、多样化的测试集,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和标注等。
-
评估工具开发:掌握如何开发自定义评估工具,特别是针对特定领域或任务的专用评测组件。
-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提升使用pandas、numpy、matplotlib、seaborn等库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能够生成专业的评测报告和图表。
3. 模型后训练技术
-
监督微调(SFT):掌握如何使用高质量数据集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提升其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
-
强化学习(RL):学习如何通过强化学习方法(如PPO算法)优化模型行为,特别是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技术。
-
直接偏好优化(DPO):理解并掌握DPO技术,这是一种无需显式奖励模型的偏好学习方法,适用于训练评判模型article.juejin.cn。
四、创新方法论研究
1. LLM-as-a-Judge技术
LLM-as-a-Judge是一种利用强大的语言模型作为评判器来评估其他模型输出质量的方法article.juejin.cn。深入研究:
-
提示词设计: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提示词,包括角色定义、评估维度、评分标准和输出格式等article.juejin.cn。
-
偏见缓解:研究如何减少LLM评判中的位置偏见、冗词偏见等问题新浪新闻。
-
思维链评估:掌握如何引导评判模型通过"思维链"(Chain-of-Thought)方式进行更透明、可解释的评估知乎。
2. 混合实验设计
3. 偏差归因分析
五、实践项目构建
为了在面试中展示你的能力,建议开展以下实践项目:
1. 综合评测项目
设计并执行一个针对2-3个主流开源大模型(如LLaMA、Mistral、ChatGLM等)的综合评测项目,包括:
- 多维度评测指标设计(准确性、鲁棒性、泛化性等)
- 测试集构建与分层抽样
- 使用lm-evaluation-harness和自定义工具执行评测
- 统计显著性分析与结果可视化
- 完整评测报告撰写
2. 评判模型微调项目
基于开源模型(如LLaMA-7B)训练一个专用于评判的模型:
- 构建或获取高质量的偏好数据集
- 使用SFT和DPO方法进行模型微调
- 评估微调后模型的评判能力
- 与GPT-4等强大模型的评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 创新方法论实验
设计并实施一个创新方法论的验证实验,如:
- 开发一种新的混合实验设计方案
- 设计一种改进的LLM-as-a-Judge提示词模板
- 提出并验证一种偏差归因分析方法
六、面试准备策略
1. 技术能力展示
- 准备一份详细的评测项目案例,包括完整的方法论、代码实现和结果分析
- 准备能够展示统计分析能力的实例,如显著性检验、置信区间计算等
- 准备能够展示编程能力的代码片段,如自定义评测工具、数据处理脚本等
2. 理论知识准备
- 复习统计学基础知识,特别是与大模型评测相关的方法
- 整理大模型评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方法论
- 准备针对岗位描述中提到的各项技术的深入解释
3. 行业洞察准备
- 研究目标公司的大模型产品和评测体系
- 了解业界主流大模型的评测结果和排名
- 思考大模型评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七、学习资源推荐
1. 理论学习资源
- 统计学与实验设计相关书籍和在线课程
- 贝叶斯统计与推断的专业教材
- 大模型评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综述
2. 技术学习资源
- lm-evaluation-harness和HELM的官方文档和教程
- Hugging Face的模型微调教程和示例代码
- Python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相关课程
3. 实践项目资源
- GitHub上的开源大模型评测项目
- 公开的大模型评测数据集和基准
- 业界发布的大模型评测报告和方法论
八、时间规划建议
假设你有3个月的准备时间,以下是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
- 第1-2周:理论基础强化,重点学习统计学方法和实验设计
- 第3-4周:技术工具学习,掌握评估框架和Python开发技能
- 第5-8周:实践项目开发,完成综合评测项目
- 第9-10周:创新方法论研究和实验
- 第11-12周:面试准备和项目优化
九、总结与建议
成功应聘大模型评测岗位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新与基础兼顾。通过系统性学习和项目实践,你可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矩阵,满足岗位的各项要求。
最重要的是,要将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发现和创新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论。这不仅能帮助你在面试中展示专业能力,还能体现你对大模型评测领域的热情和洞察力。
记住,大模型评测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艺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你一定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Key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