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A股市场调整与中期慢牛逻辑分析
2025/08/03·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整理下文详细要点。下周要注意的几件事  1、本周下半周A股走出了risk off模式,前期热门的反内卷、军工、医药生物、海外算力等出现调整。三件事扰动市场:FOMC声明提到将密切关注贸易政策带来的价格压力但未发出9月降息的明确信号;7月局会对经济持观望态度,未释放出刺激信号,对“反内卷”口径有所软化;英伟达被约谈和俄油警告凸显中美博弈复杂性。  2、复盘6月23日以来A股上攻的几大主要催化有:伊以停战、九三阅兵、中美伦敦/斯德哥尔摩谈判、鲍威尔意外放鸽、稳定币券商获批、TACO等。短线,中美谈判、FOMC、菊会释放出的信号都低于最乐观者预期,市场调整是很正常的。但目前阶段,需要思考这些短线因素是不是7月以来市场上涨的底层逻辑,我认为不是。中期看,至少到10月底,还有九三阅兵、APEC峰会(领导人有可能见面)、十五五规划、四中等催化,在8月下旬的JH会议上,鲍威尔有可能开始重新释放9月降息信号(后面细讲)。同时,目前M1上行、居民资产活化、金融机构主动或被动增配权益的斜率仍然较高,股市流动性是充裕的。长期看,逻辑更是支持一轮较长的慢牛。首先,政策从刺激供给转向刺激需求,很多无效支出都将转为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其次,金融强国和稳定资本市场的定位不会变。最后,未来两年可能是A股盈利能力逐阶上行、居民存款从固收转向权益的大周期。所以,短期A股的走势只定位为一次短线调整。  3、只看市场的价量关系,这也不是一次深调。本轮全A成交呈现上涨放量、下跌缩量的特征,只在周四放过一次量,但周五继续下跌时迅速缩量到1.62万亿,且下跌过程中小盘股表现并不差。港股本轮比A股调的早、调的深,但下跌过程中南下资金和ETF都是巨幅放量的,本周南下资金流入600亿,已经创了4月11日以来的周度新高,比上周高了一倍;单7月30-8月1日恒科调整的三天,恒科相关ETF就流入了80多亿,抄底盘是明显的。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资金是配置型的、至少看中期逻辑的,这次的中期逻辑比短期逻辑强不少。所以,在目前这个位置,上证指数很难明显跌破20日线3547,恒指虽然跌破了20日线,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缩量。港股向来是先调先企稳,目前这个位置,在汹涌的抄底盘和海外流动性预期重新向好下,预计会看到继续缩量和止跌。另外一个细节,在上涨最猛的上周末,其实市场已经出现“国家队兑现”和“不用再维稳”的预期,但7月25日,证监会仍然表态“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进一步健全稳市机制,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加强预期引导”,并无历史上经常出现的“管涨不管跌”。  4、最近全球市场明显受到了降息预期波动的影响。主要担忧是,美国经济韧性强、关税引起夏季通胀。在FOMC略为鹰派的声明后,美元指数开始明显反弹,对应港股开始调整。之前周报中指出,美国经济“外强中干”的特征非常明显。周五非农后,非农大幅低于预期,经济韧性引起货币紧缩的担忧已经不攻自破。目前市场又开始担忧滞胀,但我认为通胀也没必要担心。中期看,美联储担心的主要是不可贸易部门通胀(核心服务通胀),这一块黏性强、受货币政策影响小。核心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住房、医疗保险和交运服务。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被高利率压的很惨,房价同比涨幅已经回到15年前的水平(扣除疫情),反应到未来6个月,住房通胀的反弹是昙花一现。医疗保险方面,共和党大漂亮法案、移民驱逐、保险降价等政策也使得拜登时期的医疗服务通胀很难再现。交运服务方面,由于特朗普搞定了OPEC和中东,布油已经很难弹到75以上,给航空票价等形成持续的向下拉力。商品通胀的分析比较复杂,但看高频数据,美国通胀在6月底前确实经历了一轮反弹,但6月底就已经见顶(2.2%),目前已经显著下滑(仅1.6%左右),不像是一轮持久且自我加强的通胀。未来一两个月即使看到官方通胀度数反弹,考虑到目前美国服务业时薪下降、消费动能放缓、就业创造停滞的实际情况,市场很难再出现新的紧缩预期。在美联储明年停止缩表转为扩表之前,美元指数仍处在下行通道,之前两周只是一次期间波动。同时,我认为市场显著低估了美联储因政治和技术原因落后曲线的程度,高估了美国的经济人性和通胀强度。  5、目前要提示海外算力中期调整的风险。产业角度,本轮AI FOMO交易主角是英伟达、谷歌、Meta 2026年的订单能见度,背后是巨头“超级流量入口”或“准AGI”的军备竞赛,这是23年以来第三轮就军备竞赛。但随着Meta的预期也打进去,水温已经接近八九十度,股价需要向27年要估值了,目前位置的性价比已经不足了。在8月底博通正式上调指引前后,股价可能就已经处于透支状态。年底,AI面临着后训练和测试时计算曲线走平的重大潜在利空。交易角度,英伟达、博通等关键标的已经基本到达海外投行的乐观目标价,A股主流资金对海外算力的抱团也趋近机制,一些传统的后排标的都开始被挖掘。政策角度,国内对海外低性能芯片倾销策略明显出现了反感,在关键设备可能已经解决的状态下,是有底气进一步扶持国产算力的。  6、目前中美谈判会不会出现4月的扰动,我认为不会。现在东边硬牌不多,只有一张重稀土,东边想的是如何将这张牌发挥到最大作用,是不甘于只换来H20的,至少要取消芬太尼关税、换来更强的芯片才行。但东边的软牌也不少,一是更分散化的需求结构,二是举国稳定资本市场和预期的体制,三是完善的战时工业体系。西边看似硬牌不少,但其实软牌不多。首先特朗普折腾经贸问题已经使其支持率节节下滑,明年就要进入中选模式,年内要尽快从经贸问题上脱身。特朗普极限施压的窗口期其实不多。其次,东边对重稀土的垄断无解,如果受制将会显著扩大双方的战备能力差。再次,美国经济目前的状态似乎难以经历更大的经贸扰动。在两个回合下来,西边已经逐渐丧失绝对主动权,也对东边的强硬程度有现实认识。这和4月之前各国都是待宰羔羊的状态有显著区别。现在类似H20约谈之类的扰动,是双方达成最终经贸协议之前的最后几轮软切磋,而不是“谈崩了”的前奏。  7、目前是年内消费股第二轮买点。之前周策略指出:“消费行业,下半年仍有系统性机会。之前消费板块的调整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①某些老消费数据开始下滑②毛衣展缓解③国补断档④餐饮整顿⑤玛特放货事件⑥外卖大战⑦核心标的中报不好;但一个预期差是,这次政策对消费是长期扶持,而不是短期补锅,即使中美和好了,提振收入扩大消费的方向不会变,甚至会在十五五有所加强。所以消费行业现在是震荡整固的状态,3季度会出现新的买点。” 目前,中报季已过,关键标的已经经历两个月的震荡整固基本都到了重要均线支撑,7月菊会明确“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国补第三、四批资金都已经明确下达时间,生育补贴也已落地,后续的十五五中可能对经济新发展模式有系统性描述。那么,目前大概率是沉寂已久的消费板块年内第二个买点。
Reason
思考过程

Hmm, let me carefully analyze this user's request. The user has shared a lengthy financial market analysis report and wants me to extract the key points. This appears to be a professional investment-related document with complex market dynamics.

Looking at the content, it covers several major areas: the current A-share market adjustment drivers, market logic review since June, price-volume analysis, global monetary policy expectations, sector risks (especially overseas computing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mpact, and consumption sector opportunities. The text contains many specialized terms and abbreviations unique to financial markets.

I need to organize this systematically. First, I'll identify the main sections by their core themes. The market adjustment part discusses three catalysts: FOMC signals, July meeting outcomes, and US-China tensions. The logic review section compares short-term vs medium-long term drivers. The price-volume analysis focuses on liquidity indicators like A-share turnover and southbound funds.
For the monetary policy section, I should highlight the key arguments about US economic "outer strong inner weak" characteristics, inflation concerns being overblown, and dollar index trends. The sector risk part requires special attention to NVIDIA's position and domestic policy implications. The US-China section need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hard and soft bargaining chips. Finally, the consumption thesis should capture the "second buying opportunity" narrative with supporting policy factors.

The challenge is condensing this dense information while preserving the nuanced reasoning - especially the counter-cyclical thinking in consumption analysis and the medium-term perspective on market trends. I'll structure the output with clear section headers matching the original report's flow, keeping the professional tone but making it more digestible.

以下是文本的核心要点整理,按主题分类梳理:


一、市场调整的三大催化剂

  1. 美联储政策信号模糊
    • FOMC声明提及贸易政策推升通胀,但未明确9月降息,市场担忧情绪升温。
  2. 国内政策定调偏观望
    • 7月会议对经济刺激未释放强烈信号,“反内卷”政策口径边际软化。
  3. 中美博弈复杂性凸显
    • 英伟达被约谈、俄油供应警告等事件加剧地缘风险。

二、中期市场逻辑(支撑慢牛的核心)

  1. 关键时间节点催化
    • 9月阅兵、APEC峰会(中美互动可能)、十五五规划、四中全会等事件支撑市场情绪。
  2. 流动性充裕
    • M1增速上行,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转移,金融机构增配权益资产意愿强。
  3. 长期政策逻辑
    • 政策重心从“刺激供给”转向“刺激需求”,无效支出转向居民转移支付。
    • “金融强国”“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定位明确。
    • 预判A股未来两年进入“盈利能力上行+居民存款搬家”周期。

三、调整深度判断:非深调信号

  1. 价量特征
    • 上涨放量、下跌缩量(全A成交额从高峰回落至1.62万亿),小盘股抗跌。
  2. 港股先行企稳
    • 南向资金单周净流入600亿(创4月以来新高),ETF逆势大幅流入。
  3. 政策托底态度
    • 证监会表态“全力巩固市场回稳”,未出现历史上“只监管上涨”的干预。

四、全球流动性预期:降息交易仍占主导

  1. 美国经济“外强中干”
    • 非农数据大幅低于预期,经济韧性担忧缓解;滞胀风险被过度定价。
  2. 通胀反弹压力有限
    • 核心服务通胀(住房、医保、交运)受政策和高利率压制,商品通胀已从6月高点回落。
  3. 美元指数趋势性下行
    • 美联储扩表前美元仍处下行通道,短期波动不改方向。

五、风险提示:海外算力板块中期调整

  1. 产业层面
    • AI军备竞赛预期过热(已计价至2027年),训练阶段计算需求趋缓。
  2. 交易层面
    • 英伟达、博通等龙头股接近机构目标价,A股算力链标的扩散至后排股。
  3. 政策层面
    • 国内对海外低端芯片倾销不满,国产算力替代逻辑强化。

六、中美关系:谈判扰动可控,博弈进入新阶段

  1. 中方筹码分析
    • 硬牌:重稀土资源;软牌:需求结构分散化、市场稳定机制、工业体系完备。
  2. 美方制约因素
    • 特朗普支持率下滑需经贸领域“脱身”,重稀土依赖无解加剧其战略成本。
  3. 阶段判断
    • 当前为最终协议前的“软性博弈”,非冲突升级前兆(如H20约谈属技术性磋商)。

七、消费板块投资机会:年内第二波买点

  1. 前期压制因素缓解
    • 中报利空出尽,关键标的回调至重要均线支撑。
  2. 政策持续加码
    • 7月会议明确“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国补资金落地,生育补贴政策出台。
  3. 长期逻辑强化
    • “扩大内需”为十五五规划重点方向,消费扶持非短期权宜政策。

关键结论

  • 市场性质:短期调整但非熊市开端,中期慢牛逻辑未改(政策、流动性、盈利周期)。
  • 配置建议:把握消费板块阶段性机会,规避海外算力链过热风险。
  • 观察节点:8月下旬杰克逊霍尔会议(鲍威尔讲话)、中美互动进展、国内政策细则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