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习中的三大模型解析
2025/08/04·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RL中的policy model, reference model和critic model分别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区别?
思考过程
我们正在讨论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中的三个概念:policy model、reference model和critic model。它们在强化学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下面我将分别解释它们的作用和区别。
-
Policy Model(策略模型):
- 作用:策略模型是强化学习中的核心组件,它负责根据当前状态(state)选择动作(action)。策略可以是一个概率分布(如随机策略π(a|s)),表示在给定状态下选择每个动作的概率;也可以是一个确定性函数(如确定性策略a=π(s)),直接输出动作。策略模型的目标是学习一个最优策略,使得长期累积奖励最大化。
- 例子:在机器人导航任务中,策略模型根据机器人的当前位置(状态)决定下一步的移动方向(动作)。
-
Reference Model(参考模型):
- 作用:参考模型通常用于提供一种“行为规范”或“目标”,以便智能体(agent)可以与之比较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在模仿学习(imitation learning)中,参考模型可能是一个专家策略,智能体通过模仿专家的行为来学习。在逆强化学习(inverse reinforcement learning)中,参考模型可能用于定义期望的行为风格。参考模型也可以用于稳定性控制,例如在策略梯度方法中,通过减去一个参考策略的分布来减少方差。
- 例子:在自动驾驶中,参考模型可能是一个人类驾驶专家的行为数据,智能体通过模仿这些数据来学习驾驶策略。
-
Critic Model(评论家模型):
- 作用:评论家模型用于评估当前策略的价值。它通常输出一个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如状态价值函数V(s)(表示从状态s开始,遵循当前策略能获得的期望累积奖励)或动作价值函数Q(s,a)(表示在状态s采取动作a后,遵循当前策略能获得的期望累积奖励)。评论家模型为策略模型提供反馈,指导策略模型的更新。常见的评论家模型包括价值函数近似(如DQN中的Q网络)和优势函数(advantage function)近似(如A2C、PPO等)。
- 例子:在玩游戏的任务中,评论家模型可以评估当前游戏状态(如马里奥的位置、敌人分布等)的价值,告诉智能体这个状态有多好,从而指导策略模型(控制马里奥动作的网络)调整策略以获取更高分数。
区别:
- 功能不同:策略模型是决策者,决定在给定状态下采取什么动作;参考模型是榜样,提供期望的行为模式;评论家模型是评价者,评估当前策略或状态的价值。
- 输出不同:策略模型输出动作(或动作分布);参考模型通常输出期望的行为(如动作序列或策略);评论家模型输出价值(如状态价值、动作价值或优势值)。
- 训练目标不同:策略模型的训练目标是最大化累积奖励;参考模型的训练目标通常是尽量接近参考行为(如模仿学习中的行为克隆);评论家模型的训练目标是尽可能准确地预测累积奖励。
在实际的强化学习算法中,这三个模型可能会同时存在并相互配合。例如,在Actor-Critic算法中:
- Actor就是策略模型,负责决策。
- Critic就是评论家模型,负责评价。
- 参考模型可能不是显式存在的,但在某些变体中(如PPO)会使用旧策略(previous policy)作为参考来约束更新步长。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理解这三个模型在强化学习中的角色和区别。
在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中,Policy Model(策略模型)、**Reference Model(参考模型)和Critic Model(评论家模型)**分别承担不同的核心功能,协同驱动智能体(Agent)学习最优决策策略。以下是它们的详细作用与区别:
1. Policy Model(策略模型)
- 作用:直接决策,输出动作(Action)。
根据当前状态(State)选择“做什么”,是智能体的“大脑”。
- 形式:
- 随机策略:输出动作的概率分布(如
π(a|s; θ)
,其中 θ
是参数)。
- 确定性策略:直接输出动作(如
a = π(s)
)。
- 目标:学习最优策略
π*
,最大化长期累积奖励(Cumulative Reward)。
- 典型算法:
- 策略梯度(Policy Gradients)、REINFORCE、Actor-Critic 中的 Actor 部分。
例子:
在自动驾驶任务中,Policy Model 根据传感器输入(状态)决定“加速”或“转向”。
2. Critic Model(评论家模型)
- 作用:评估策略优劣,提供反馈信号。
通过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量化状态或动作的价值,指导 Policy Model 更新。
- 核心工具:
- 状态价值函数
V(s)
:评估从状态 s
开始遵循当前策略的长期收益。
- 动作价值函数
Q(s, a)
:评估在状态 s
下执行动作 a
后再遵循策略的收益。
- 优势函数
A(s, a) = Q(s, a) - V(s)
:衡量动作 a
相对于平均策略的优势。
- 目标:准确预测未来收益,为 Policy Model 提供低方差、高偏置的反馈。
- 典型算法:
- 时序差分(TD Learning)、DQN(Q-Learning)、Actor-Critic 中的 Critic 部分。
例子:
在游戏 AI 中,Critic Model 评估当前游戏画面(状态)的潜在得分,告诉 Policy Model “这个局面值得冒险进攻”。
3. Reference Model(参考模型)
- 作用:提供行为基准,约束策略更新方向。
通常是一个固定的“目标策略”或“专家示范”,用于引导 Policy Model 学习期望行为。
- 核心场景:
- 模仿学习(Imitation Learning):参考专家轨迹(如人类示范),Policy Model 学习复刻行为。
- 策略蒸馏(Policy Distillation):将高水平策略(教师模型)的知识迁移到学生模型(Policy Model)。
- 稳定性控制:在离线强化学习(如 DQN)中,Reference Model 可约束策略更新不超过经验回放池的分布。
- 目标:避免策略崩溃或危险动作,确保学习过程稳定且符合预期。
- 典型算法:
- 行为克隆(Behavior Cloning)、逆强化学习(Inverse RL)、DQN 中的目标网络(Target Network)。
例子:
在工业机器人学习中,Reference Model 存储人类操作员的最佳动作序列,Policy Model 通过模仿这些动作掌握技能。
三者的核心区别
协作关系(以 Actor-Critic 算法为例)
- Policy Model(Actor) 观察环境状态
s
,输出动作 a
。
- 环境 执行
a
,返回新状态 s'
和奖励 r
。
- Critic Model 评估状态
s
和动作 a
,计算价值(如 Q(s,a)
)或优势函数,生成反馈信号。
- Policy Model 根据反馈更新参数
θ
,学习更优策略。
- Reference Model(如目标策略)约束更新过程,防止策略偏离安全范围。
关键点:
- Critic 是 Policy 的“教练”,Reference Model 是 Policy 的“教材”。
- 三者共同构成闭环:决策 → 评估 → 修正 → 再决策。
常见算法中的体现
通过理解三者的分工与协作,可更高效地设计强化学习系统,平衡探索(Exploration)、利用(Exploitation)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