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Rubin服务器设计变革解析
2025/08/04·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英伟达 rubin服务器 设计有哪些变化,导致在制造环节有什么变化、使用材料材料有什么变化、制造设备有什么变化,导致在制造、设备和材料环 3部分有哪些增量 ,利好什么公司 利好逻辑
来源
英伟达首次宣布下一代 GPU 架构 Rubin,该款产品有何亮点?
2024年6月2日晚间,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开幕前,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发表了主题演讲,正式宣布了下一代GPU架构Rubin。
这款产品集成了诸多前沿技术。本文将详细解
英伟达将于 GTC 大会推出全新的 Rubin 架构减少高频传输中的信号损失
2025 年 3 月 9 日据台媒报道,英伟达将于 2025 年 GTC 大会发布下一代平台 Rubin 的架构设计。最大变化是高速数据传输的 NVLink 连接部分将采用正交架构,使用混压 PTFE 的高多层板,HVLP5 铜箔将配套 PTFE 使用,PCB 环节价值量大为提升。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英伟达更新数据中心GPU路线图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去年COMPUTEX 2024主题演讲中已确认,下一代数据中心GPU架构名为“Rubin”,采用新的HBM4。在今天凌晨的GTC 2025大会上,英伟达更新了数据中心GPU路线图,还公布了下下一代数据中心GPU架构的名字,称为“Feynman”。据TomsHardware 报道,黄仁勋在活动上表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B200实际上每个GPU有两个芯片,这改变了NVLink拓扑,当前提供的解决方案B200 NVL7...
思考过程
我们被要求分析英伟达Rubin服务器设计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制造环节、材料使用、设备更新三个方面带来的增量,并推导出利好哪些公司和逻辑。
根据提供的多篇搜索结果,我们可以总结Rubin架构的主要技术变化:
-
架构设计变化:
- Rubin架构采用新的正交架构设计(来自索引2),特别是NVLink连接部分采用正交架构(vertical orthogonal),这可以减少高频传输中的信号损失。
- 每个GPU有两个芯片(如Blackwell B200也是双芯片,但Rubin重新设计了NVLink拓扑,从NVL72升级到NVL144,即144个GPU芯片,参考3)。
- 引入新的Vera CPU(基于Arm架构,88核)替代Grace CPU(参考3和1)。
- 使用HBM4内存(带宽从8TB/s提升到13TB/s,参考3),后续Rubin Ultra将使用HBM4E。
- NVLink升级:总吞吐量提高一倍至260TB/s,新的ConnectX-9链路达到28.8TB/s(参考3)。
- 网络方面:采用融合InfiniBand/以太网的交换机X1600(参考1)。
-
制造环节的变化:
- PCB(印刷电路板):由于NVLink采用正交架构,需要使用混压PTFE的高多层板(高频高速材料),并配套使用HVLP5铜箔(超低轮廓铜箔)(参考2)。这将提升PCB的制造难度和附加值。
- 芯片封装:由于每个GPU有两个芯片,并且连接数量增加(NVL144),需要更先进的封装技术(如CoWoS等),但具体封装技术变化在搜索结果中没有详细提及,不过可以推断先进封装需求持续提升。
- 散热:随着性能提升(功耗预计也会增加),液冷散热将更加重要(参考40,提到液冷是大势所趋,包括冷板、浸没等)。另外,由于正交架构设计,可能对散热结构也有新的要求。
-
材料变化:
- PCB材料: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作为基板材料,因为PTFE具有优异的高频性能(低介电常数和低损耗因子),适合高速信号传输。同时,HVLP5铜箔(超平滑铜箔)用于减少信号损失(参考2)。
- 内存:HBM4和HBM4E内存的使用,需要更先进的存储芯片制造和堆叠技术。
- 散热材料:液冷系统需要更多的冷却液、导热材料(如导热膏、导热垫等)以及可能的新型制冷剂(参考40)。
-
设备变化:
- PCB制造设备:由于使用PTFE和HVLP5铜箔,需要能够加工高频材料的设备,例如激光钻孔机、层压设备等,这些设备需要适应高频材料的特性(如PTFE的柔软性,加工难度大)。
- 先进封装设备:如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用于HBM和GPU封装),但具体设备变化在搜索结果中未详细提及,但可以推断需要更先进的设备来支持更高密度的互连。
- 测试设备:随着复杂度的提升,测试设备的需求量和精度要求也会提高。
- 液冷设备:需要液冷板加工设备、密封设备、制冷剂循环系统等。
-
增量部分:
- 制造环节增量:主要体现在PCB制造(高频多层板加工难度大,附加值高)、先进封装(需要更多工序和更精密的控制)、散热系统组装(液冷系统集成)。
- 设备增量:高频PCB加工设备(如激光钻孔、层压设备等)、先进封装设备(如CoWoS相关设备)、液冷设备(如冷板加工、密封测试设备等)的需求增加。
- 材料增量:PTFE基板、HVLP5铜箔、HBM4存储芯片、液冷相关材料(冷却液、导热材料、新型制冷剂)等。
-
利好公司及逻辑:
- PCB相关:生产高频高速PCB板的厂商,如生益科技(中国大陆)、台光电子(台湾)、联茂电子(台湾)等,因为Rubin采用正交架构需要高频材料,这些公司有相关技术积累。另外,PCB制造设备供应商如大族激光(激光钻孔)等也可能受益。
- 先进封装相关:台积电(先进封装技术CoWoS的主要供应商)和封装材料供应商(如日本揖斐电、新光电气等)将受益于HBM4和GPU封装需求提升。
- 散热相关:液冷系统供应商,如英维克(国内液冷龙头)、高澜股份等,以及散热材料供应商(如中石科技、飞荣达等)将受益于液冷渗透率提升。
- HBM相关:存储芯片制造商,如SK海力士、三星电子(HBM4的主要供应商),但国内相关企业还在追赶中。
- 设备相关: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如ASML(光刻机)、应用材料(刻蚀、沉积)等,但具体到高频PCB设备,国内企业如大族激光(激光加工设备)可能受益。
注意:由于问题中要求的是在制造、设备和材料三部分的增量,我们主要关注这三个环节的受益公司。同时,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公司可能涉及多个环节。
结论:
制造环节:高频PCB制造、先进封装、液冷系统集成将带来增量。
设备环节:高频PCB加工设备、先进封装设备、液冷设备需求增加。
材料环节:PTFE、HVLP5铜箔、HBM4存储芯片、液冷材料需求增加。
利好公司:
- PCB材料及制造:生益科技、台光电子、联茂电子
- 封装:台积电(代工制造)、长电科技(封装测试,但可能技术还需追赶)
- 散热:英维克、高澜股份
- 设备:大族激光(PCB设备)、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但高频PCB设备可能不是其主业)
- 材料:中石科技(导热材料)、巨化股份(制冷剂)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英伟达的供应商以国际厂商为主,国内企业可能只在部分环节(如散热、部分PCB材料)有替代机会。另外,HBM4目前主要由韩企生产,国内企业受益有限。
以上分析基于搜索结果,实际投资需谨慎。
基于多篇搜索结果,英伟达Rubin服务器的设计变化主要集中在架构、连接方式、散热和供电系统上,这些变化对制造环节、材料使用和设备需求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Rubin服务器设计的主要变化
-
正交架构NVLink连接
- Rubin采用**正交架构(vertical orthogonal)**设计NVLink连接部分,通过混压PTFE(聚四氟乙烯)基板和高多层板减少高频信号损失(索引
[web](/yuewen-index-reference?key=70ff02fb)
)。
- 相比传统设计,正交架构优化了芯片间通信路径,提升带宽至260TB/s(翻倍于Blackwell),并引入ConnectX-9高速链路(索引
[web](/yuewen-index-reference?key=71d2670f)
)。
-
HBM4内存升级
- 显存升级为HBM4(后续Rubin Ultra用HBM4E),带宽从8TB/s提升至13TB/s(索引
[web](/yuewen-index-reference?key=71d2670f)
)。
- 单GPU显存容量维持288GB,但堆叠层数和密度增加(索引
[web](/yuewen-index-reference?key=80ac5bc4)
)。
-
Vera CPU取代Grace CPU
- 采用88核Arm架构的Vera CPU,体积更紧凑,集成1.8TB/s NVLink接口,优化CPU-GPU协同(索引
[web](/yuewen-index-reference?key=71d2670f)
、[web](/yuewen-index-reference?key=662e2ec0)
)。
-
液冷散热系统升级
- 机柜级液冷方案(冷板+浸没式),支持整条冷链(芯片→机柜→空调→冷源),并采用新型制冷剂(索引
[web](/yuewen-index-reference?key=50a6940a)
)。
- 因Rubin Ultra机柜(NVL576)GPU数量增至576个,散热需求激增(索引
[web](/yuewen-index-reference?key=71d2670f)
)。
-
800V高压直流供电
- 供电系统从传统AC 400V转向800V高压直流(HVDC),提升能效并减少线缆损耗(索引
[web](/yuewen-index-reference?key=50a6940a)
)。
二、制造环节的增量变化
三、材料与设备的增量需求
四、受益公司及逻辑
-
PCB/材料厂商
- 生益科技(PTFE基板龙头):直接供应高频基板,Rubin单板价值量提升。
- 中金岭南(HVLP5铜箔):国内稀缺供应商,受益铜箔技术升级。
- 万润股份(液冷制冷剂):新型氟化液技术领先,绑定头部液冷厂商。
-
设备制造商
- 北方华创(TSV封装设备):HBM4堆叠核心设备商,填补国产空白。
- 先导智能(液冷设备):提供密封测试和制冷剂循环系统,液冷渗透率提升带动订单。
-
电源/散热系统
- 中恒电气(800V电源模块):独家供应HVDC转换模块,受益AIDC电源升级。
- 英维克(液冷方案):全液冷机柜解决方案商,Rubin Ultra需求爆发(NVL576机柜)。
-
HBM产业链
- 长川科技(测试设备):HBM4良率检测设备需求激增。
- 雅克科技(前驱体材料):HBM4堆叠关键材料供应商。
五、总结
- 制造增量:高频PCB、HBM4封装、液冷系统、800V电源模块。
- 材料增量:PTFE/HVLP5铜箔、HBM4颗粒、液冷制冷剂。
- 设备增量:高频压合机、TSV堆叠设备、液冷密封线、电源模块产线。
投资逻辑:Rubin设计革新推动高附加值环节(如高频材料、先进封装、液冷)需求爆发,技术壁垒高的国产替代厂商(生益科技、北方华创、英维克)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