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阶跃星辰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方案
2025/08/05·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pdf
1-项目建设方案V3.0 电子印.pdf
帮我根据文章内容形成一篇总体技术设计方案

为了更好地帮您根据"1-项目建设方案V3.0+电子印.pdf"文件内容形成总体技术设计方案,我需要了解以下信息:

  1. 您希望技术设计方案的重点关注哪些方面?(例如: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等)

  2. 技术设计方案的目标读者是谁?(例如:技术团队、管理层、客户方等)

  3. 您期望的技术设计方案篇幅大约是多少?(例如:简要概述、中等详细度、全面详尽等)

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管理层,全面详尽

好的,收到您的任务。

为了根据您提供的《1-项目建设方案V3.0+电子印.pdf》文件,为您撰写一份全面详尽、逻辑清晰、且适合管理层审阅的总体技术设计方案,我将遵循以下分步研究计划。该计划旨在系统性地解析、构建并呈现方案内容。

Research plan

第一阶段:项目需求与目标解析

此阶段的核心是深度理解原始建设方案,确保技术设计与项目初衷完全对齐。

  1. 核心内容提取:系统性地研读您提供的PDF文件,精准提炼项目的背景、核心目标、业务需求、关键约束条件(如预算、周期)以及预期的业务价值。
  2. 关键指标识别:明确项目中定义的关键性能指标(KPIs),例如用户容量、并发处理能力、响应时间、数据安全标准等,这些将作为技术选型和架构设计的核心依据。

第二阶段:总体技术架构设计

此阶段将构建系统的宏观蓝图,确保其稳健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1. 架构模式选择:基于第一阶段解析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系统架构模式(如分层架构、微服务架构、事件驱动架构等)。
  2. 架构图表绘制:创建一份清晰的系统架构图。该图表将直观展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数据库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接口,并清晰标示各组件间的交互关系和数据流向。

第三阶段:核心功能模块拆解

此阶段将宏观架构细化为具体的功能单元,明确每个单元的职责。

  1. 功能模块识别:根据原始方案中的业务流程描述,识别并列出所有核心的功能模块(如用户管理、订单处理、数据分析、权限控制等)。
  2. 功能规格说明:为每个功能模块撰写详细的规格说明,阐述其主要功能、输入、输出以及与其它模块的依赖关系。可以构建功能结构分解图,使模块关系一目了然。

第四阶段:技术路线与选型

此阶段将为项目选择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案,确保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

  1. 技术栈定义:根据架构设计和功能需求,为前端、后端、数据库、缓存、消息队列等关键环节确定具体的技术栈。
  2. 技术选型论证:对所选技术进行可行性与优势分析,说明其为何能满足本项目的性能、安全及未来发展需求。此步骤可能需要参考外部信息以进行对比分析。
  3. 信息源参考
    • 官方技术文档:查询相关技术(如编程语言、框架、数据库)的官方网站,获取最权威的技术特性和最佳实践。
    • 行业研究报告:参考权威技术研究机构(如 Gartner, Forrester)发布的最新技术趋势报告,确保技术选择的前瞻性。
    • 知名技术社区与博客:在专业技术社区(如 InfoQ, Stack Overflow)和顶级技术专家博客中,查找相关技术的应用案例和性能评测。

第五阶段:实施与部署规划

此阶段将制定一份可执行的项目落地路线图。

  1. 项目阶段划分:将整个项目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逻辑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和运维。
  2. 关键里程碑设定:为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交付成果和时间节点,形成项目实施的关键路径。
  3. 部署策略规划:设计系统的部署架构,包括服务器配置、网络环境、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方案,并规划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的流程。
  4. 可视化时间线:创建项目实施的甘特图或路线图,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任务排期、依赖关系和关键里程碑。

第六阶段:报告撰写与整合

此阶段将所有研究成果整合成一份结构完整、图文并茂的最终报告。

  1. 内容整合:将前述所有阶段的分析和设计成果,按照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撰写。
  2. 图表嵌入:将第二、三、五阶段制作的架构图、功能图和实施路线图等可视化图表嵌入报告,增强报告的可读性。
  3. 评审与定稿:通篇审阅报告,确保语言精练、逻辑严谨、结论明确,使其完全符合管理层的阅读习惯和决策需求,最终形成终版总体技术设计方案。
开始研究

Deep Research

首先,让我使用Python来读取PDF文件内容:

执行代码

执行代码

python

现在我已经看到了PDF文件的前几页内容。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整个文档,我需要继续读取更多页面的内容,特别是关于技术设计方案的详细部分。

执行代码

执行代码

python

我需要继续获取更多的文档内容,特别是关于技术设计方案的详细部分,以便能够全面了解项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计划。

执行代码

执行代码

python

我需要继续获取更多的文档内容,特别是关于技术设计方案的详细部分。让我继续读取后面的页面内容。

执行代码

执行代码

python

已掌握的信息

通过对《项目建设方案V3.0+电子印.pdf》前30页的分析,已明确了项目的核心目标、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挑战。

  1. 项目定位:研发一个名为“阶跃星辰”的通用多模态图文生成理解一体化大模型,参数规模对标GPT-4(万亿级别),旨在打通图像、文本、音频等多模态信息的理解与生成。
  2. 核心研究内容:研究体系分为基础层、算法层和应用层。基础层包括建设万卡规模的智算集群和训练中文基础模型;算法层专注于研发统一的多模态模型;应用层则探索在金融、教育等领域的落地。
  3. 关键技术方案
    • 算力建设:采用以NVIDIA H800为核心的万卡规模集群,并利用RoCE(而非IB)技术构建高速网络。
    • 系统框架:开发高效率的分布式训练框架(采用数据、张量、流水线、优化器4D并行技术)和高性能的推理系统。
    • 模型架构:以自研的中文大语言模型为基座,通过连接器模块,整合类CLIP的图像编码器和类Stable Diffusion的图像解码器,实现图文的统一建模。
    • 系统管理:将采用智能调度与监控技术(如Prometheus、Grafana)来管理和优化GPU集群资源。

下一步行动计划

之前的行动计划已成功帮助我们理解了项目的核心技术框架。接下来,我们将延续该计划,深入文档的剩余部分,以构建一份完整的技术设计方案。

  1. 完成信息提取与整合:继续分析PDF文件的剩余部分(特别是第30页之后),重点提取“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和“风险分析”等章节的关键信息。这将为制定详细的实施路线图和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2. 构建技术方案核心章节:基于已提取的全部信息,系统性地撰写技术设计方案的各个核心章节:

    • 总体架构设计:绘制一幅清晰的系统架构图,直观展示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模型服务层和应用接口层之间的关系。
    • 模块化功能设计:详细阐述“大规模智算集群”、“分布式训练与推理系统”、“多模态数据处理平台”、“一体化大模型”等核心模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功能规格和技术实现细节。
    • 技术选型与路线:将文档中分散的技术点(如H800、RoCE、4D并行、Paged Attention等)汇总成一个明确的技术栈清单,并简要论证其选型理由。
  3. 制定实施与部署蓝图

    • 项目实施路线图:根据文档中提到的项目周期(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创建一个可视化的项目实施路线图(如甘特图),标明各阶段(如集群建设、基础模型训练、多模态能力研发、应用验证)的关键里程碑和交付节点。
    • 部署与运维策略:结合文档中关于集群调度和监控的描述,规划系统的部署架构、自动化运维流程以及长期的性能监控与优化方案。
  4. 最终报告生成与润色:将以上所有分析和设计成果整合,并嵌入架构图、路线图等可视化元素,最终形成一份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阶跃星辰”通用多模态大模型总体技术设计方案》。

让我继续获取文档的剩余内容:

执行代码

执行代码

python

我需要继续获取文档的剩余内容,特别是关于项目实施进度和管理的部分。

执行代码

执行代码

python

我需要继续获取文档的最后一页内容,以确保我对项目的风险分析和结论部分有完整的了解。

执行代码

执行代码

python

现在我已经全面了解了《阶跃星辰-通用多模态图文生成理解一体化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项目建设方案的内容。基于这些信息,我将为您撰写一份全面的总体技术设计方案。

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工具

已掌握的信息

  1. 项目核心目标: 项目名为“阶跃星辰”,旨在研发一个对标GPT-4的万亿参数级通用多模态大模型,实现文本、图像、音频的统一理解与生成。
  2. 核心技术架构: 硬件层面,项目将建设一个由上万张H800 GPU卡构成、通过RoCE高速网络互联的智算集群。软件层面,将基于Megatron-LM和vLLM等框架,自主优化和开发分布式训练与推理系统,并应用FlashAttention2、分组注意力(GQA)、Paged KV Cache等先进技术。模型层面,以自研的千亿参数中文大模型为基础,通过连接器模块整合类CLIP的编码器和类Stable Diffusion的解码器,构建一体化多模态架构。
  3. 实施与管理: 项目周期为两年(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第一年完成三模态基础模型研发,第二年深耕产业落地。项目设有专门的管理办公室,对资金、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管控。
  4. 数据与应用: 已规划了详尽的多模态数据(文本、图文对、音频等)收集与清洗流程。初期应用将聚焦于金融投研助手和多模态大众知识科普等领域。

下一步行动计划

  1. 构建总体技术方案框架:基于已掌握的信息,搭建一份完整技术设计方案的报告结构。该结构将包括引言、总体架构设计、核心模块详述(基础设施、系统框架、模型层、数据平台)、技术路线论证、实施与部署规划、以及风险管理等章节。
  2. 撰写各章节详细内容:系统性地将从项目建设方案中提取的关键信息填充到上述报告框架的对应章节中。例如,在“核心模块详述”中,将详细罗列出文档中提到的所有关键算子优化项和框架优化项;在“实施与部署规划”中,将明确阐述项目管理模式和质量控制措施。
  3. 创建核心内容的可视化图表
    • 设计一幅更详尽的“阶跃星辰”项目总体架构图,清晰地展示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的全景视图。
    • 根据项目方案中明确的两年周期和各阶段目标,创建一个项目实施路线图(甘特图),直观地呈现关键任务、里程碑及时间节点。
  4. 整合与定稿:将所有文字内容与可视化图表整合,形成一篇逻辑严密、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阶跃星辰”通用多模态大模型总体技术设计方案》最终报告。

让我先创建一个总体架构图:

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工具

现在让我创建一个项目实施路线图,以便更清晰地展示项目的时间线和关键里程碑:

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工具

现在让我创建一个详细的技术架构图,展示系统各组件之间的关系和数据流:

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工具

现在让我创建一个多模态大模型的数据流程图,展示从输入到输出的处理流程:

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工具

已掌握的信息

  1. 项目核心目标与定位:项目名为“阶跃星辰”,旨在研发一个对标GPT-4的万亿参数级通用多模态大模型,实现文本、图像、音频的统一理解与生成。
  2. 核心技术架构:硬件层面,项目将建设一个由上万张H800 GPU卡构成、通过RoCE高速网络互联的智算集群。软件层面,将基于Megatron-LM和vLLM等框架,自主优化和开发分布式训练与推理系统,并应用FlashAttention2、分组注意力(GQA)、Paged KV Cache等先进技术。模型层面,以自研的千亿参数中文大模型为基础,通过连接器模块整合类CLIP的编码器和类Stable Diffusion的解码器,构建一体化多模态架构。
  3. 实施与管理:项目周期为两年(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第一年完成三模态基础模型研发,第二年深耕产业落地。项目设有专门的管理办公室,对资金、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管控。
  4. 数据与应用:已规划了详尽的多模态数据(文本、图文对、音频等)收集与清洗流程。初期应用将聚焦于金融投研助手和多模态大众知识科普等领域。

下一步行动计划

  1. 构建总体技术方案框架:基于已掌握的全部信息,搭建一份完整技术设计方案的报告结构。该结构将包括引言、总体架构设计、核心模块详述(基础设施、系统框架、模型层、数据平台)、技术路线论证、实施与部署规划、以及风险管理等章节。
  2. 撰写各章节详细内容:系统性地将从项目建设方案中提取的关键信息填充到上述报告框架的对应章节中。例如,在“核心模块详述”中,将详细罗列出文档中提到的所有关键算子优化项和框架优化项;在“实施与部署规划”中,将明确阐述项目管理模式和质量控制措施。
  3. 整合与定稿:将所有文字内容与先前生成的可视化图表(包括总体架构图、实施路线图、技术架构详图和数据流程图)整合,形成一篇逻辑严密、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阶跃星辰”通用多模态大模型总体技术设计方案》最终报告。

现在,让我基于所有收集的信息,撰写完整的技术设计方案:

阶跃星辰通用多模态图文生成理解一体化大模型总体技术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已成为当前AI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催生了大量落地应用。然而,现阶段的自然语言大模型主要局限于文本理解与生成,无法同时处理图像、音频等生活中其他主要的信号形式,应用潜力受到极大限制。

多模态大模型作为下一代AI技术,已成为产业界新的角逐热点。从学术角度看,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90%信息以视觉模态形式输入,因此为达到通用人工智能(AGI)目标,必须将视觉和自然语言进行联合建模。从产业角度看,以图像、视频、语音等为代表的多模态输入可以极大拓展大模型的能力边界,推动其在效率工具、精准医疗、创意设计等高价值领域的应用潜力。

目前,国际头部公司如OpenAI已在GPT-4中初步集成了多模态理解功能,并计划在下一版模型中引入对视频理解和视觉生成的全面支持。国内发展自己的多模态大模型的需求十分迫切。

1.2 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研发新型通用多模态图文音生成理解一体化大模型,打通图像、文字、音频在生成和理解上的鸿沟,用一个大模型统一图像生成、图像理解、文字生成、文字理解、音频生成、音频理解六大多模态AI的基础问题,实现模型性能的本质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

  1. 建设万卡规模的高性能智算集群,支撑大规模模型训练
  2. 研发高效的分布式训练与推理系统
  3. 训练千亿至万亿参数规模的中文基础大模型
  4. 构建通用多模态一体化大模型,实现图文音的统一理解与生成
  5. 开发多模态数据收集和清洗平台
  6. 在金融投研、知识科普等领域实现应用落地

1.3 项目周期

本项目周期为2年,自2023年6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

二、总体架构设计

2.1 架构概述

阶跃星辰多模态大模型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服务,构建完整的技术栈。整体架构分为五层:基础设施层、系统框架层、模型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层级组件详细内容
基础设施层计算资源万卡规模H800 GPU集群
网络架构RoCE技术实现的高速RDMA网络(每GPU 200Gbps带宽)
存储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支持PB级数据存储
集群管理自研集群调度与监控系统
系统框架层分布式训练框架• 并行策略:数据并行、张量并行、流水线并行、优化器并行(4D并行)
• 算子优化:FlashAttention2、Fused Adam、Group Query Attention等
• 框架优化:虚拟流水线并行、重叠通信、序列并行等
高性能推理系统• 内存优化:Paged KV Cache
• 批处理:Auto Batching
• 加速技术:int8/int4量化、投机解码
模型层中文基础大模型1300亿参数,ALiBi位置编码,SwiGLU激活
多模态编码器CLIP类图像编码器、音频编码器
多模态解码器Stable Diffusion类图像解码器、音频解码器
多模态连接器编码空间对齐模块、解码控制信号生成模块
数据处理层数据采集网页爬取、图文对收集、音频数据收集
数据清洗质量过滤、成人内容过滤、去重、OCR提取
数据处理图文混排数据处理、多语言处理
数据存储分布式数据存储与索引系统
应用层金融投研助手研报辅助生成、数据可视化、投资分析
多模态知识科普图文音结合的知识讲解
其他垂直应用医疗辅助诊断、创意设计、数字人社交

2.2 系统数据流

阶跃星辰多模态大模型的数据处理流程涵盖从用户输入到系统输出的完整路径,支持多种模态的输入与输出。系统能够处理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的输入,通过多阶段处理后,生成相应的多模态输出内容。

阶段子阶段描述
输入阶段文本输入用户提问、指令或对话内容
图像输入用户上传的图片、图表或视觉内容
音频输入用户语音指令或音频内容
处理阶段1. 输入编码- 文本编码:将文本转换为模型可理解的token序列
- 图像编码:使用CLIP类编码器将图像转换为特征向量
- 音频编码:将音频转换为特征向量
2. 多模态对齐- 连接器模块:将不同模态的特征向量对齐到统一的表示空间
- 特征融合:将多模态特征进行融合处理
3. 大模型推理- 自回归预测:基于输入特征预测下一个token
- 多模态理解:理解图像、文本、音频的内容和关系
- 生成控制信号:为不同模态的生成任务产生控制信号
4. 输出解码- 文本解码:将模型输出的token转换为自然语言文本
- 图像解码:使用Stable Diffusion类解码器将控制信号转换为图像
- 音频解码:将控制信号转换为音频输出
输出阶段文本输出回答、解释、描述或指令执行结果
图像输出生成的图像、可视化内容或编辑后的图像
音频输出生成的语音、音效或音乐
多模态混合输出文本+图像+音频的组合内容

2.3 项目实施路线图

项目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年(2023年6月-2024年5月)主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模型训练和多模态能力研发;第二年(2024年6月-2025年5月)重点进行模型能力拓展、应用开发与落地以及性能调优。

阶跃星辰项目实施路线图

View the chart
View data

上图展示了项目各阶段的关键任务及时间安排,清晰地呈现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应用落地的完整实施路径。第一年主要聚焦于技术基础的构建,第二年则侧重于能力拓展和产业落地,形成了合理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节奏。

三、核心模块详述

3.1 基础设施层

3.1.1 大规模智算集群

本项目将建设万卡规模的高性能智算集群,以支撑大规模模型训练。目前已完成180台8卡A800服务器的集群建设,未来将扩展至万卡规模。

关键技术点:

  1. 高速网络互联:采用RoCE技术实现的高速RDMA网络,每张GPU至少200Gbps带宽接入。相比英伟达垄断的IB技术,RoCE技术更为通用,国产化程度更高。
  2.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通信流量特点设计网络拓扑,加强通信流量大的链路带宽。
  3. 集群调度与监控:开发智能调度策略,基于任务特性与GPU硬件特性进行任务分配,提高集群利用率。

集群监控系统采用Prometheus和Grafana等工具,实时监控G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功耗等关键指标,设定预警阈值,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1.2 存储系统

构建分布式存储系统,支持PB级数据存储,满足大规模多模态数据的存储需求。存储系统需要支持高吞吐、低延迟的数据访问,确保训练过程中的数据供给不成为瓶颈。

3.2 系统框架层

3.2.1 分布式训练框架

本项目基于Megatron-LM实现3D并行训练,并进行了大量自主优化。主要优化项包括:

算子优化

  • FlashAttention2:优化自注意力算子访存
  • Fused Adam Optimizer:优化Adam优化器算子
  • Group Query Attention:组注意力算子
  • RMSNorm Kernel:RMSNorm算子
  • Fused SwiGLU Kernel:SwiGLU算子
  • Fused Residual Norm Kernel:残差-Norm融合
  • Gradient Accum. Kernel:梯度累计算子

框架优化

  • Distributed Optimizer:分布式优化器显存优化
  • Virtual PP:虚拟流水线并行
  • Overlap P2P Comm.:重叠的点对点通信
  • Overlap TP Comm.:重叠的通信矩阵乘法(张量并行)
  • Sequence Parallel:序列并行显存优化

这些优化措施能够节约显存,提高硬件算力利用率,使同样的GPU数量可以训练更大规模的模型,处理更多的数据。

3.2.2 高性能推理系统

本项目基于vLLM推理框架实现模型推理,并进行了多项自主优化:

算子优化

  • FlashAttention2:优化自注意力算子访存
  • Group Query Attention:组注意力算子

框架优化

  • Auto Batching:自动序列组块路由
  • Paged KV Cache:分页KV缓存
  • int8 Quantization:int8量化支持
  • int4 Quantization (VecRot.):int4量化支持(向量旋转)

这些优化技术显著提升了推理性能,降低了延迟,提高了吞吐量,使模型能够更高效地服务用户请求。

3.3 模型层

3.3.1 中文基础大模型

目前已自主开发了闭源的、以中文和英文为主的多语种大语言模型,拥有1300亿参数。其基座模型使用近三千块A800计算芯片,在超过一万六千亿标识符的多语种语料上进行预训练;其对话模型使用超过五百万条高质量指令数据进行微调。

模型在多个数据集上取得了突出指标:中文C-Eval测试集准确率75.3%,英文MMLU验证集准确率76.6%,均处于国内大模型的最高水平。

模型结构特点:

  1. 注意力算法:使用分组注意力机制(Group Query Attention),相比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具有约10倍的推理效率提升,在同显存下能支持10倍以上的上下文长度。
  2. 位置编码:使用ALiBi相对位置编码,相比绝对位置编码和RoPE等位置编码,具有更好的外插特性,能在不微调的情况下最大支持64,000的上下文长度。
  3. 前馈层算法:使用改良的SwiGLU Activation算法,相比传统的MLP结构具有更高的参数利用率和表达能力。

在此基础上,项目将探索稠密Transformer和类GPT-4的稀疏专家模型MoE等架构,逐步实现万亿参数的中文语言模型。

3.3.2 多模态一体化大模型

本项目的多模态一体化大模型以自然语言大模型为底座,通过自回归算法在大量图文混排、音文混排、图文音混排等数据上进行训练,建模图文、音文、图文音的联合分布,使模型能够在给定任意一个或多个模态时,均能建模相应的后验分布。

模型结构主要包括编码器、多模态大模型、解码器三个部分:

  1. 编码器:对输入的图片、文本或语音分别利用图片编码器、文本编码器、或语音编码器进行编码。
  2. 多模态大模型:基于编码特征对后续内容进行预测。
  3. 解码器:对预测的图片内容、文本内容、语音内容分别利用图片解码器、文本解码器、音频解码器进行解码。

为确保模型能正确判断预测内容的类型,图片内容和音频内容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均被插入不同的特殊字符,使模型能判断出图片或音频内容的起始或终止。

图像理解方面,模型采用两种方法:

  1. 提升图像编码空间和大语言模型输入空间的一致性,使赋予多模态模型图像理解能力时尽可能不破坏模型的语言能力。
  2. 利用多模态模型构建图像和文本的联合分布,使模型能基于图像和文本输入进行后验分布。

图像生成方面,模型采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作为图像解码器,将多模态大模型预测的控制信号解码成图像。为更好地对齐输出信号,模型使用连接器将多模态大模型的输出空间映射到Stable Diffusion模型的输入空间。

3.4 数据处理层

3.4.1 中文文本数据

中文文本数据来源多样,包括中文百科数据、电子书、博客、新闻、论坛以及其他网页抓取内容。经过去重、筛选、预处理后,总体规模在700GB左右。

文本训练语料规模如下:

  • 百科类:100GB(中文各类百科,如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互动百科等)
  • 新闻类:50GB(国内新闻网站近年的部分数据)
  • 电子书类:100GB(小说,电子书等资源)
  • 泛爬取数据:450GB(中文网站中的泛抓取数据)

文本清洗涉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HTML和PDF的文档解析,文本质量评分等。

3.4.2 中文图文对数据

项目将利用开源英文图文对数据集(如LAION-5B和DataComp)中的资源,通过翻译转换为中文图文对数据。同时,也将从中文互联网上爬取原生中文图文对数据,确保数据的多样性和质量。

3.4.3 中文图文混排数据

图文混排数据是多模态模型训练的重要资源,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上的网页。数据获取后需经过多道过滤工序,包括低质量图片与低质量文本过滤、成人内容过滤、网页与图像去重等,以确保数据的质量与合规性。

3.4.4 中文音频数据

音频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流媒体网站的音视频内容。项目将建立专门的音频数据处理流程,包括音频质量评估、语音识别、音频分割等步骤,确保音频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

3.5 应用层

3.5.1 金融投研助手

金融投研助手应用将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金融领域,提供研报辅助生成、数据可视化、投资分析等功能。该应用能够理解金融图表、文本报告,并生成高质量的分析内容,提升金融从业者的工作效率。

3.5.2 多模态大众知识科普

多模态知识科普应用利用模型的图文音结合能力,为用户提供生动、直观的知识讲解。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输入查询科普知识,系统会生成包含文字、图像、音频的综合内容,使知识传播更加高效和易于理解。

3.5.3 其他垂直应用

项目还将探索在医疗辅助诊断、创意设计、数字人社交等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多模态大模型的潜力,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社会价值。

四、技术路线与选型

4.1 计算基础设施选型

4.1.1 GPU选型

项目选择NVIDIA H800 GPU作为主要计算硬件,其具有强大的AI计算能力和高效的内存带宽,适合大规模模型训练。每台服务器配置8张H800 GPU卡,通过NVLink实现卡间高速通信。

4.1.2 网络技术选型

项目采用RoCE技术实现高速RDMA网络,而非英伟达垄断的IB技术。RoCE技术更为通用,国产化程度更高,且能提供每GPU至少200Gbps的带宽接入,满足大规模分布式训练的需求。

4.2 训练框架选型

项目基于Megatron-LM实现分布式训练,并进行了大量自主优化。选择Megatron-LM的原因在于其对大规模模型训练的良好支持,特别是在并行训练方面的成熟设计。

项目采用4D并行策略(数据并行、张量并行、流水线并行、优化器并行),以应对超大规模模型训练的挑战。同时,通过自主开发的算子优化和框架优化,进一步提升训练效率。

4.3 推理框架选型

项目基于vLLM实现高性能推理,并进行了多项自主优化。选择vLLM的原因在于其高效的内存管理机制(如Paged KV Cache)和批处理能力,能显著提升推理性能。

通过自主开发的算子优化和框架优化,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推理系统的性能,降低了延迟,提高了吞吐量。

4.4 模型架构选型

4.4.1 基础模型架构

基础大语言模型采用Transformer架构,并引入了多项创新:

  • 分组注意力机制(Group Query Attention):提升推理效率,扩展上下文长度
  • ALiBi相对位置编码:提供更好的外插特性
  • SwiGLU Activation算法:提高参数利用率和表达能力

未来将探索稠密Transformer和稀疏专家模型MoE等架构,以实现更大规模的模型。

4.4.2 多模态模型架构

多模态模型采用编码器-大模型-解码器的架构:

  • 编码器:采用CLIP类图像编码器和专门的音频编码器
  • 大模型:基于自研的中文基础大模型
  • 解码器:采用Stable Diffusion类图像解码器和专门的音频解码器

通过连接器模块实现不同模态间的对齐和转换,使模型能够统一处理多种模态的输入和输出。

五、实施与部署规划

5.1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年(2023年6月-2024年5月)

  1. 大规模智算集群建设(180台8卡A800服务器已完成,持续扩展至万卡规模)
  2. 中文基础模型训练与优化(1300亿参数,已达成国内领先水平)
  3. 多模态数据收集与清洗(中文文本700GB、图文对、图文混排、音频数据)
  4. 多模态理解能力研发(图像理解、文本理解、音频理解)
  5. 多模态生成能力研发(图像生成、文本生成、音频生成)

第二年(2024年6月-2025年5月)

  1. 模型能力拓展(超分辨率、风格迁移、多模态向量检索、视频生成)
  2. 金融投研助手应用开发与落地
  3. 多模态大众知识科普应用开发与落地
  4. 性能调优与学术指标达成(100%学术指标达成项目预期)
  5. 项目总结与成果转化

5.2 部署架构

系统部署采用分层架构,包括:

  1. 计算层:GPU服务器集群,负责模型训练和推理
  2. 存储层:分布式存储系统,存储模型参数和训练数据
  3. 服务层:API服务和应用服务,提供模型能力的外部接口
  4. 监控层:集群监控和日志系统,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3 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设置专门的管理办公室,统管项目各部门的协调和项目的实施。

资金管理
项目款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统一管理,项目管理办公室监督。设备采购由项目负责人汇总需求提出,由采购部按照相关规定统一负责采购。

进度管理
由项目负责人协调制定统一的项目进度计划,各子项目的设计方案、实施计划上报备案,每周上报一次项目进度报告。项目管理办公室每月定期举行一次项目进度会议,并不定期进行现场项目进度检查。

质量管理
全面加强对项目系统从设计、研发、平台搭建的全程监控,建立严格的技术档案,实行版本和编号管理,同时,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标准,必要时可聘请国内外专家参加质量检查。

六、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6.1 技术风险

风险点

  1.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前瞻性可能导致实用性不确定
  2. 技术方向可能与主流发展方向产生偏离
  3. 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可能面临稳定性和效率挑战

应对措施

  1. 对目标进行充分拆解,确保阶段性成果的突破性与有效性
  2. 充分利用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交流
  3. 持续优化分布式训练框架,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效率

6.2 市场风险

风险点

  1. 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多家企业和机构都在研发多模态大模型
  2. 用户需求和市场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应对措施

  1. 加强市场调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
  2. 保持技术领先性,提高模型性能和用户体验
  3. 灵活调整应用方向,满足市场需求变化

6.3 人员风险

风险点

  1. 高端AI人才稀缺,可能面临人才流失
  2. 团队协作和知识传承可能存在挑战

应对措施

  1. 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
  2. 积极鼓励研发人员开展技术发明
  3. 充分调动和发挥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七、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来自于项目本身在各个行业的场景落地带来的商业价值的变现,更重要的是对涉及的行业的产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带动。项目的推进,会助力这些巨大价值的行业完成进一步的智能化升级,对关键场景的降本增效,将直接或间接带动超百亿级别的经济效益。

7.2 社会效益

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1. 知识普及和教育:通用多模态大模型可以为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价值。它们能够以多种形式呈现知识,包括文字、图像和声音,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这有助于提高教育的个性化程度,加强知识的普及,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2. 科研和创新:通用多模态大模型提供了处理和分析多种数据类型的能力,这对于科研和创新非常关键。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模型来分析复杂的数据,加速研究进程,推动科学的前沿。

  3. 专业服务大众化:将原本生产力受限的例如投资研究、医疗等专业服务,通过通用多模态大模型,实现低成本的向大众辐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和向往。

八、结论与展望

阶跃星辰通用多模态图文生成理解一体化大模型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项目,旨在打通图像、文字、音频在生成和理解上的鸿沟,用一个模型统一三大模态,实现模型性能的本质提升。

项目采用先进的技术路线和架构设计,从基础设施、系统框架、模型设计、数据处理到应用落地,构建了完整的技术体系。通过两年的实施周期,项目将逐步实现从基础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过程,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阶跃星辰多模态大模型将持续演进,向着更高性能、更广应用、更深融合的方向发展,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