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航天器芯片单粒子效应防护研究
2025/08/06·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阐述航天器用芯片中单粒子效应的来源与危害,并从工艺、电路设计及版图设计等方面说明其加固方法。

Requirement clarification

我需要分析用户的需求,这是关于航天器芯片中单粒子效应的专业问题。

用户需要了解航天器用芯片中单粒子效应的来源、危害以及从工艺、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等方面的加固方法。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问题,我应该先搜索相关信息来确保我能提供准确的专业知识。

让我先搜索单粒子效应的基本信息。

搜索

Search

航天器 芯片 单粒子效应 来源 危害
文件
文件
[PDF] 万得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
文件
文件
[PDF] 临近空间中子环境及其探测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其物理机制源于高能带电粒子在半导体材料中产生电离电荷,导致电路状态错误翻转或器件永久损坏 [2-3] 。主要表现为可恢复的软错误(单粒子翻转)和不可逆的功能锁定(单粒子锁定),我国"实践四号"卫星曾记录到日均3.4次单粒子翻转事件 [3] 。该效应可导致航天器控制系统逻辑紊乱,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载人航天器失控 。
zgbk.com
zgbk.com
单个粒子穿过器件敏感区域,电离产生电子-空穴对被电场收集形成脉冲电流,导致器件辐射损伤的现象。 英文名称 single event effect 所属学科 核技术 单粒子效应,顾名思义,是由单个的高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空间辐射单粒子效应是指单个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击中微电子器件灵敏部位,由于电离作用使器件产生额外电荷或造成材料原子移位,其逻辑状态改变,功能受到干扰或失效的现象。 中文名空间辐射单粒子效应外文名spac
通信百科
通信百科
单粒子翻转SEU(Single-Event Upsets)是宇宙中单个高能粒子射入半导体器件灵敏区,使器件逻辑状态翻转的现象。单粒子翻转最容易发生SEU的是像RAM这种利用双稳态进行存储的器件,其次是CPU,再其次是其它的接口电路。随着芯片集成度的增加,发生SEU错误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在一些电磁、辐射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大规模集成电路(IC)常常会受到干扰,例如宇宙中单个高能粒子射入半导体器件灵敏区,使器件逻辑状态...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摘要】:随着航天电子器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其发生单粒子效应的风险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影响航天器可靠性和运行寿命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介绍了单粒子效应的发生机理、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抗单粒子效应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按照硬件加固技术、软件加固技术和轨道优化设计的思路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单粒子效应的防护手段。
电子发烧友
电子发烧友
另一方面,宇宙中存在各种辐射射线,使得高性能芯片受太空射线影响而产生单粒子效应的概率大大提高,并且器件的集成度越高,单粒子效应的影响就越显著,这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航天电子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开发具有高速度、强抗辐射能力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于发展我国航天技术及在辐射环境下工作的武器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辐射环境 空间辐射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太阳耀斑和太阳风辐射。宇宙射线是指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量的粒子辐射,...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CAJGDHRH9RXHQD6Q8RPWQE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1VKV1ZNYYJZZS1K0E70W7B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CF6HT8S71XAR7EBYMT8K2H
View all 16 sources

基于搜索结果,我了解到航天器用芯片中单粒子效应是指单个高能带电粒子(如质子或重离子)穿透航天器防护层后,在微电子器件中产生电离效应,导致电路状态错误翻转或器件永久损坏的现象。这是航天器电子系统面临的重要威胁,仅次于等离子体充电效应。

单粒子效应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可恢复的软错误(如单粒子翻转SEU)和不可逆的硬错误(如单粒子锁定SEL、单粒子烧毁SEB、单粒子栅穿SEGR)。随着芯片集成度提高和特征尺寸缩小,单粒子效应的风险越来越高,已成为影响航天器可靠性和运行寿命的关键因素。

我需要确认几个关键点,以便为您提供更全面的分析:

  1. 您是否需要重点关注某种特定类型的航天器芯片(如存储器、微处理器、功率器件等)?
  2. 除了工艺、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三个方面,您是否还希望了解系统级加固方法(如冗余设计)?
  3. 您更关注理论分析还是实际应用案例?
1.我需要全面的分析 2.可以有 3.兼顾理论和实践

好的,这是一个关于航天器芯片单粒子效应及其加固方法的综合研究计划。

Research plan
  1. 在百度百科、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上,系统性地梳理单粒子效应(SEE)的基本定义、物理机制和主要表现形式(如SEU、SEL、SEB、SEGR)。
  2. 在NASA官网、中国科学院网站及相关航天期刊中,深入研究空间辐射环境,明确造成单粒子效应的高能粒子(如宇宙射线、太阳高能粒子、俘获带粒子)的具体来源和特性。
  3. 检索航天工程领域的公开报告和学术论文(如通过ResearchGate、CNKI),搜集单粒子效应对航天器(如卫星、载人飞船)造成功能紊乱、数据丢失乃至灾难性故障的具体案例和危害分析。
  4. 在IEEE Xplore、中国知网等专业数据库中,查找关于抗辐射工艺加固技术的文献,重点研究绝缘体上硅(SOI)、高介电常数栅介质、碳纳米管等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
  5. 检索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设计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文档,研究用于抑制单粒子效应的电路设计技术,如双互锁存储单元(DICE)、三模冗余(TMR)表决电路和内置纠错码(EDAC)电路。
  6. 在半导体工程和微电子技术相关的专业期刊中,查找关于版图级加固方法的研究,重点分析保护环、阱接触和关键节点间距优化等版图设计规则。
  7. 查阅航天系统工程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相关资料,研究系统级的加固策略,包括硬件冗余(如双机热备份)、软件容错(如数据刷新、看门狗定时器)和物理屏蔽技术。
  8. 综合所有收集到的信息,对比分析不同层级(工艺、电路、版图、系统)加固方法的优缺点、适用场景及成本效益。
  9. 整合分析结果,构建一份全面的阐述报告,内容需覆盖单粒子效应的来源、危害,并系统性地阐述从工艺到系统层面的多维度加固方法。
开始研究

Deep Research

首先,我需要搜索单粒子效应的基本信息。

搜索

Search

航天器芯片 单粒子效应 来源 危害
文件
文件
[PDF] 万得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
文件
文件
[PDF] 功率MOS单粒子加固设计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其物理机制源于高能带电粒子在半导体材料中产生电离电荷,导致电路状态错误翻转或器件永久损坏 [2-3] 。主要表现为可恢复的软错误(单粒子翻转)和不可逆的功能锁定(单粒子锁定),我国"实践四号"卫星曾记录到日均3.4次单粒子翻转事件 [3] 。该效应可导致航天器控制系统逻辑紊乱,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载人航天器失控 。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空间辐射单粒子效应是指单个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击中微电子器件灵敏部位,由于电离作用使器件产生额外电荷或造成材料原子移位,其逻辑状态改变,功能受到干扰或失效的现象。 中文名空间辐射单粒子效应外文名spac
科普中国
科普中国
空间辐射单粒子效应是指单个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击中微电子器件灵敏部位,由于电离作用使器件产生额外电荷或造成材料原子移位,其逻辑状态改变,功能受到干扰或失效的现象。 定义空间辐射单粒子效应是指单个空间高能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摘要】:随着航天电子器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其发生单粒子效应的风险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影响航天器可靠性和运行寿命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介绍了单粒子效应的发生机理、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抗单粒子效应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按照硬件加固技术、软件加固技术和轨道优化设计的思路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单粒子效应的防护手段。
电子发烧友
电子发烧友
另一方面,宇宙中存在各种辐射射线,使得高性能芯片受太空射线影响而产生单粒子效应的概率大大提高,并且器件的集成度越高,单粒子效应的影响就越显著,这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航天电子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开发具有高速度、强抗辐射能力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于发展我国航天技术及在辐射环境下工作的武器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辐射环境 空间辐射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太阳耀斑和太阳风辐射。宇宙射线是指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量的粒子辐射,...
x-mol.com
x-mol.com
目前硅基集成电路已发展多种抗辐照加固技术,但受限于其块体结构、多表面悬挂键等本征特性,易受到空间环境辐照影响,严重危害航天器的在轨长期稳定运行。与硅基材料相比,碳纳米管具有更为出色的抗辐照特性,包括高强度碳-碳共价键,纳米尺度横截面积,低原子数等,可用于发展新型超强抗辐照集成电路技术。尽管已有众多研究工作研究碳基集成电路的抗总剂量、抗位移损伤效应,但对于碳基器件单粒子效应缺鲜有报道,极大的限制了碳基集成电路的深空探测应用。成果简介 本工作基于脉冲激光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BJYDAN9R7SJD1E933960C3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1VKTQRDVQP6GYHQ7WKP8KM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CF6HT8S71XAR7EBYMT8K2H
View all 16 sources

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单粒子效应的加固方法,特别是从工艺、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等方面。让我继续搜索相关信息。

搜索

Search

航天器芯片 单粒子效应 加固方法 工艺 电路设计 版图设计
文件
文件
[PDF] 器件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概论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28nm工艺节点MOS器件抗单粒子效应加固设计 张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空间系统对高性能、高集成度和低功耗集成电路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随着CMOS集成电路成熟工艺步入28nm节点,辐照效应引发的各种现象也更加复杂,其中特别是单粒子效应成为了集成电路空间应用面临的问题之一,对器件和电路的单粒子效应加...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辐射效应 DICE触发器 单粒子翻转 版图加固 【摘要】:D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础,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尺寸进入纳米级,单粒子多节点翻转(single event multiple upset,SEMU)现象趋于严重,双互锁存单元(dual interlocked storage cell,DICE)触发器加固设计方法的抗单粒子翻转(single event ups...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单粒子效应 宇航器件 卫星电路系统 脉冲激光 【摘要】:抗单粒子效应加固是宇航器件研发和卫星电路系统设计面临的重要难题。准确、有效的单粒子效应试验评估对此问题的解决有巨大帮助。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于近十年在国内自主发展了用于单粒子效应评估的脉冲激光试验相关装置、试验技术和方法,对宇航器件和卫星电路开展了初步应用。通过脉冲激光试验,能够快...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静态随机存储器 单粒子效应 器件级仿真 电路级仿真 三维敏感区
X技术
X技术
本发明涉及纳米CMOS集成电路抑制单粒子瞬态(SET,Single-Event Transient)的版图加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针对轰击NMOS晶体管无面积开销的单粒子瞬态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百度
百度
张磊 摘要: 随着航天电子器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其发生单粒子效应的风险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影响航天器可靠性和运行寿命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介绍了单粒子效应的发生机理,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抗单粒子效应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按照硬件加固技术,软件加固技术和轨道优化设计的思路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单粒子效应的防护手段. 关键词...
掌桥科研
掌桥科研
本发明设计的航天器芯片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最简化系统构架,利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硬件特性有效保护了航天器芯片中的软件数据,不占用软件本身资源,有效防止了单粒子效应的发生,提高了软件系统的抗单粒子可靠性,可以从硬件层面对航天器的元器件进行系统级的防护,防护效果好。著录项 公开/公告号 CN116011373A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公开/公告日 2023-04-25 原文格式 PDF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
https://s2.zimgs.cn/ims?kt=url&at=smstruct&key=aHR0cHM6Ly9jZG4uc20uY24vdGVtcC8yMDIzMTEwODE1MTY1My02bjNteG1mZzZ4NzNrd3l5YW9zcmp2bXo5OTV1ZXVjYi5qcGc=&sign=yx:PyDfzPjmZc-zcc7cE2ZJ44ZQuGM=&tv=400_400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CF6HT8S71XAR7EBYMT8K2H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CF6HT8S71XAR7EBYMT8K2H
View all 11 sources

我需要进一步了解单粒子效应的加固方法,特别是从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方面。让我搜索更具体的信息。

搜索

Search

航天器芯片 单粒子效应 加固方法 三模冗余 DICE 版图设计
文件
文件
[PDF] 基于容忍SEU单粒子效应的锁存器工作原理分析
文件
文件
[PDF] 基于FPGA动态可重构计算机的三模冗余改进法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摘要:航天器在宇宙空间易受粒子的影响而产生错误,三模冗余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容错机制。但是,现有的三模冗余加固设计一般是一款芯片定制一套加固方案,无法做到通用性。提出一种功能无关的VLSI门级网表三模冗余加固通用设计方案。通过对时序器件和组合逻辑器件进行不同的加固设计,实现三模冗余。根据对不同的工艺库的识别与理解,本方案还进行了驱动能...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辐射效应 DICE触发器 单粒子翻转 版图加固 【摘要】:D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础,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尺寸进入纳米级,单粒子多节点翻转(single event multiple upset,SEMU)现象趋于严重,双互锁存单元(dual interlocked storage cell,DICE)触发器加固设计方法的抗单粒子翻转(single event upset,SEU)能力...
电子发烧友
电子发烧友
星载计算机系统处于空间辐照环境中,可能会受到单粒子翻转的影响而出错,三模冗余就是一种对单粒子翻转有效的容错技术。通过对三模冗余加固电路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在ASIC设计中实现三模冗余的2种方法。其一是通
m.21ic.com
m.21ic.com
在 航天器 运行环境中,高能粒子辐射是威胁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单粒子翻转(Single Event Upset,SEU)是指单个高能粒子(如质子、重离子等)入射到半导体器件中,使器件的存储单元或逻辑状态发生非预期的改变,从而导致系统出现错误。为提高航天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设计有效的SEU防护策略。二、SEU防护策略基本原理与现有技术分析 (一)基本原理 SEU防护的核心目标是检测并纠正因辐...
掌桥科研
掌桥科研
本发明设计的航天器芯片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最简化系统构架,利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硬件特性有效保护了航天器芯片中的软件数据,不占用软件本身资源,有效防止了单粒子效应的发生,提高了软件系统的抗单粒子可靠性,可以从硬件层面对航天器的元器件进行系统级的防护,防护效果好。著录项 公开/公告号 CN116011373A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公开/公告日 2023-04-25 原文格式 PDF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
X技术
X技术
一种抗单粒子翻转的fft加固设计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抗单粒子翻转的FFT加固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析FFT算法及电路结构,对电路中旋转因子存储所需的ROM采用RAM结构进行实现,对R
https://s2.zimgs.cn/ims?kt=url&at=smstruct&key=aHR0cHM6Ly9jZG4uc20uY24vdGVtcC8yMDIzMTIxMzE4NDQwNi1lYm92OGczcmRreWJrdTVuaHpqZ2RkeDA1ajRjd3Mzei5qcGc=&sign=yx:TXWmQj1qADEvRffUxf3QYS7mLQ8=&tv=400_400
https://s2.zimgs.cn/ims?kt=url&at=smstruct&key=aHR0cHM6Ly9ndy5hbGljZG4uY29tL0wxLzcyMy8xNTg0NDM4NTQ2L2JmL2E2L2VkL2JmYTZlZGQzN2RkZGI0YTZiOGI1MjA1MTI0YzA3MGE5Lmljbw==&sign=yx:eHLszJl78GYrroxjl4S4ZIzDqtU=&tv=400_400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CF6HT8S71XAR7EBYMT8K2H
View all 11 sources

我需要查看一些关于DICE结构和版图设计加固方法的更详细信息。

搜索

Search

DICE结构 版图设计 单粒子效应 加固 航天芯片
万方
万方
摘要:D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础,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尺寸进入纳米级,单粒子多节点翻转(single event multiple upset,SEMU)现象趋于严重,双互锁存单元(dual interlocked storage cell,DICE)触发器加固设计方法的抗单粒子翻转(single event upset,SEU)能力已不能满足宇航需求.基于纳米工艺下D触发器的SEU加固技术以及DICE结构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辐射效应 DICE触发器 单粒子翻转 版图加固 【摘要】:D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础,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尺寸进入纳米级,单粒子多节点翻转(single event multiple upset,SEMU)现象趋于严重,双互锁存单元(dual interlocked storage cell,DICE)触发器加固设计方法的抗单粒子翻转(single event upset,SEU)能力...
aerohome.com.cn
aerohome.com.cn
dice结构是目前一个应用广泛的针对单粒子效应的电路级抗辐照加固结构。传统dice结构是由4个相互耦合的反相器所组成,两两晶体管构成敏感节点对,其中任意一个节点发生单粒子翻转不会改变其他节点的数据,翻转的数据不会被锁存。但是dice结构也存在缺点:1、其无法免疫从时钟端引入的单粒子翻转;2、随着器件尺寸的缩减,dice的敏感节点的间距不断减小,单个高能粒子<...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摘 要:基于0.18μm工艺平台,对双互锁存储单元(Double Interlocked Storage Cell,DICE)结构的触发器电路进行重粒子试验,重点验证单粒子效应(Single Event Effect,SEE)中的单粒子翻转(Single Event Upset,SEU)对体硅CMOS工艺器件及电路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频率、不同驱动能力、不同版图结构和不同电压这四种情况下的辐照数据,验...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针对存储单元尤为敏感的单粒子效应(Single event effects,SEEs)进行了重点地分析研究,并结合PN结和具体的锁存单元来对单粒子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说明;对DICE结构的锁存单元的工作原理及其抗辐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分别设计了采用DICE结构加固与采用传统6管结构的1024位的移位寄存器。首先利用软件模拟仿真的方法来进行单粒子辐射效应仿真,对比研...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提出 了分离位线的 DICE 结构,使存储单元在读写状态下具有一定的抗单粒子效应能力.同时,对外围电路中的锁存器采用双模冗余的方法,解决锁存器发生 SEU 的问题.该 设计对 SRAM 进行了多方位的加固,具有很强的抗单粒子翻转能力.【期刊名称】《电子与封装》【年(卷),期】2016(016)003【总页数】5 页(P26-30)【关键词】SRAM 加固;DICE;分离位线;...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纳米体硅CMOS工艺逻辑电路单粒子效应研究》是陈荣梅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科技专著。该书基于作者在集成电路辐射效应领域的研究积累,聚焦纳米体硅CMOS工艺逻辑电路在空间辐射环境下的可靠性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宇航MOSFET器件单粒子辐射加固技术与实践》是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文名 : 宇航MOSFET器件单粒子辐射加固技术与实践 作 者 : 付晓君,魏佳男,吴昊,唐昭焕,谭
https://static-favicon.basemind.com/01JVCF6HT8S71XAR7EBYMT8K2H
View all 9 sources

已掌握的信息

  1. 单粒子效应(SEE)的来源与机理:已明确SEE由空间环境中的高能带电粒子(银河宇宙射线、太阳高能粒子、地球俘获带粒子)引起。当单个粒子穿过芯片的敏感区域时,会产生电离效应,形成瞬态电流脉冲,从而干扰电路的正常工作。
  2. SEE的主要类型与危害:已识别出几种关键的SEE类型及其后果。主要包括:可恢复的软错误,如单粒子翻转(SEU),它会改变存储单元的逻辑状态(0变1或1变0);以及可能导致永久性损坏的硬错误,如单粒子锁定(SEL)、单粒子烧毁(SEB)和单粒子栅穿(SEGR)。这些效应是导致航天器在轨故障(如数据丢失、指令错误、系统瘫痪甚至永久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多层次加固方法概述:已经初步了解到,对抗SEE需要一个从工艺、电路、版图到系统级的多层次综合防护策略。
    • 工艺层面:了解到绝缘体上硅(SOI)是一种关键的抗辐射工艺,可以有效隔离和减少电荷收集。
    • 电路设计层面:掌握了两种核心的加固技术——三模冗余(TMR)和双互锁存储单元(DICE)。TMR通过三路并行的电路和一个表决器来屏蔽错误;DICE是一种特殊的锁存器结构,其内部的冗余节点使其对单粒子翻转具有天然的免疫力。
    • 版图设计层面:了解到通过优化版图设计,如增加晶体管间距、设置保护环等方式,可以降低单粒子效应的敏感性。

下一步行动计划
之前的行动计划已成功获取了任务所需的核心知识,现有的信息足以构建报告的主体框架。下一步的重点将从“信息搜集”转向“信息整合、深化与图表化呈现”,以产出逻辑清晰、图文并茂的深度研究报告。

  1. 构建报告框架并深化内容:将已有信息整合进一个完整的报告结构中,包括引言、SEE来源、危害分析、多层次加固技术详述(工艺、电路、版图、系统)、综合对比和结论。在每个章节中,将对现有信息进行细化,例如,在危害分析部分,将搜寻并引用具体的航天器故障案例来增强说服力。
  2. 搜集与制作核心图表:为关键概念和技术制作或搜集示意图,以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 来源与机理图:查找一张能够清晰展示空间辐射环境(如范艾伦带、宇宙射线)与航天器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 电路结构图:搜集或绘制标准6T-SRAM单元、三模冗余(TMR)结构以及DICE锁存器的标准电路图,用于直观解释其工作原理和加固机制。
    • 工艺与版图示意图:查找能够对比传统体硅(Bulk CMOS)与绝缘体上硅(SOI)工艺结构差异的剖面图,以及展示保护环、敏感节点分离等版图加固技术的布局示意图。
  3. 创建加固技术对比分析表:综合所有信息,创建一个多维度对比表格,系统性地比较不同加固技术(如SOI、TMR、DICE、版图优化等)在抗辐射效果、面积开销、功耗、性能影响以及设计复杂度等方面的优缺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权衡参考。
  4. 整合与撰写最终报告:将所有文字、图表和分析表格有机地结合起来,撰写最终的研究报告,确保报告的逻辑连贯、内容全面、语言专业且易于理解。

现在,让我查询一些关于SOI工艺和版图设计加固方法的更详细信息。

搜索

Search

SOI工艺 单粒子效应 加固 版图设计 保护环 节点分离
当当网
当当网
《CMOS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的建模与加固》针对CMOS集成电路中主要的三种单粒子效应失效模式SEU、SET和MBU,分别从建模和加固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RHBD和S0I工艺的加固方法、加固存储单元的多节点翻转的模拟分析、SET脉冲建模和SET错误率计算在内的多项内容。【目录】 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抗辐照集成电路的应用需求 1.1.2 辐射环境 1...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本文着重研究了22nm FDSOI工艺节点下的器件单粒子效应,并结合电路级加固技术提出了具备抗单粒子单节点和单粒子多节点翻转的新型SRAM加固单元。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航天集成电路所面临的各种辐射环境以及辐照环境下器件出现的各种辐照现象,重点分析了单粒子效应的各种表现形式。对FDSOI工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FDSOI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
先进纳米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使得微电子器件翻转的阈值电荷不断降低,导致数字电路中由单粒子效应引起的软错误率增加.为加强集成电路中标准单元的抗辐射特性,本文提出了.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核物理科学研究的深入,抗辐照加固集成电路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我国抗辐照加固芯片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自主研发能力还不够强,另一. 李铁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航天集成电路是空间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抗辐射加固技术是保障航天集成电路在...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28nm工艺节点MOS器件抗单粒子效应加固设计,单粒子效应,SOI FinFET,SRAM单元,辐射加固,重离子入射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SOI FINFET器件和SRAM单元单粒子效应研究,SOI,FINFET,SRAM,单粒子翻转,抗辐照加固设计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基于SOI工艺的集成电路抗辐照设计,SOICMOS集成电路,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电路抗辐照设计加固,版图抗辐照设计加固,辐照实验,应用在空间及辐照环境时,CMOS集成电路会受到总剂量效应(TID:Total IonizingDose)和单粒子效应(SEE:Single Event Effect)的影响.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SOI FINFET器件和SRAM单元单粒子效应研究,SOI,FINFET,SRAM,单粒子翻转,抗辐照加固设计,随着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器件尺寸不断减小,短沟道效应和阈值电压漂移等非理想效应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传统的.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
SOI FinFET器件与组合逻辑电路单粒子效应研究,FinFET,SOI,单粒子效应,抗辐照组合逻辑,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短沟道效应、源漏电荷分享等对器件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平面工艺的限制日趋明显。FinFET技术相对于平面技术有更.

现在我已经收集了足够的信息来完成这个任务。让我整理一份关于航天器用芯片中单粒子效应的来源、危害及加固方法的综合报告。

航天器用芯片中单粒子效应的来源、危害与加固方法研究

一、单粒子效应的来源与机理

1.1 空间辐射环境

航天器在太空中运行时,会暴露在复杂的辐射环境中。这些辐射环境主要包括三种来源:银河宇宙射线、太阳高能粒子和地球俘获带粒子百度百科

银河宇宙射线:来自银河系外的高能带电粒子,主要由质子和重离子组成,能量范围极广,从几MeV到数百GeV不等。这些粒子穿透能力强,是引发深层单粒子效应的主要来源百度百科

太阳高能粒子:源于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主要是高能质子,在太阳活动剧烈期间,其通量可能增加数个数量级,对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科普中国

地球俘获带:范艾伦辐射带中捕获的高能电子和质子,对地球同步轨道和低地球轨道的航天器影响尤为显著百度百科

1.2 单粒子效应的物理机制

单粒子效应(Single Event Effect, SEE)是指单个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击中微电子器件灵敏部位,通过电离作用使器件产生额外电荷或造成材料原子移位,导致器件逻辑状态改变、功能受到干扰或失效的现象百度百科

当高能带电粒子(如质子或重离子)穿透航天器防护层后,在微电子器件的半导体材料中产生电离效应。这种电离效应会在粒子轨迹附近生成大量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这些电荷载流子形成瞬态电流脉冲。当电荷沉积量超过电路临界值时,将改变存储单元的电荷状态,引发逻辑错误百度百科。粒子能量越高、原子序数越大,产生的电离电荷量越大,诱发单粒子效应的概率随之升高百度百科

二、单粒子效应的主要类型与危害

2.1 主要类型

单粒子效应根据其影响的持续性和严重程度,可分为软错误和硬错误两大类通信百科

软错误(非永久性错误):

  • 单粒子翻转(SEU, Single Event Upset):电荷沉积导致存储器位元或寄存器状态反转,例如二进制"0"变为"1"。这种软错误可通过系统复位消除,但频繁发生将影响航天器控制指令的可靠性百度百科
  • 单粒子瞬态(SET, Single Event Transient):在组合逻辑电路中产生的瞬态脉冲,可能被后续时序单元锁存,形成错误百度学术
  • 单粒子功能中断(SEFI, Single Event Functional Interrupt):导致设备暂时性功能失效,需要重启或重置才能恢复。

硬错误(永久性损伤):

  • 单粒子锁定(SEL, Single Event Latchup):寄生晶闸管结构被触发引发大电流闭锁,造成器件功能永久失效。需切断电源重启才能恢复,可能直接导致分系统瘫痪百度百科
  • 单粒子烧毁(SEB, Single Event Burnout):功率器件中的破坏性效应,导致漏极-源极永久短路[PDF] 功率MOS单粒子加固设计
  • 单粒子栅穿(SEGR, Single Event Gate Rupture):功率MOSFET器件中,单粒子穿过栅介质层后导致在栅介质中形成导电路径的破坏性烧毁[PDF] 功率MOS单粒子加固设计

2.2 危害分析

单粒子效应已构成现代航天器第三大空间环境威胁(仅次于真空放电和等离子体充放电)百度百科。其危害程度与电子系统复杂度呈正相关:

  1. 数据错误与系统异常:引发姿态控制系统误判,造成卫星非计划轨道调整耗损燃料;触发有效载荷异常关机,导致科学数据丢失百度百科

  2. 功能失效与任务中断:在载人航天器中可能改变生命维持系统参数,威胁航天员安全百度百科。据统计,从1971年到1986年间,国外发射的39颗同步卫星共发生了1589次故障,有1129次故障与空间辐射有关,且其中的621次故障是由于单粒子效应导致的电子发烧友

  3. 器件损毁与寿命缩短:累计效应会加速太阳能电池性能衰减,缩短航天器服役寿命百度百科。对于功率MOS器件,单粒子烧毁和单粒子栅穿可造成功率转换器或电源电压的剧烈波动,导致航天器的电子系统发生灾难性事故[PDF] 功率MOS单粒子加固设计

  4. 系统可靠性降低:随着航天器系统复杂程度和器件集成度的增加,单粒子效应的危害会更加严重百度百科。我国1994年发射的"实践四号"科学卫星,在轨期间累计监测到超过1200次单粒子翻转事件百度百科

三、单粒子效应的加固方法

3.1 工艺级加固技术

工艺级加固是从半导体材料和制造工艺角度提高器件抗辐射能力的方法。

3.1.1 SOI工艺

绝缘体上硅(Silicon On Insulator, SOI)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抗辐射工艺中国知网。SOI器件在硅衬底上增加了一层埋氧层(Buried Oxide, BOX),使得有源区与衬底完全隔离。

SOI工艺的抗辐射优势

  • 完全介质隔离结构消除了体硅器件的闩锁效应中国知网
  • 敏感翻转体积仅局限在很小范围内,大幅减少了电荷收集区域中国知网
  • 埋氧层阻止了衬底中产生的电荷向有源区扩散当当网

SOI的具体实现形式

  • 部分耗尽型SOI(PD-SOI):体区未完全耗尽,抗辐射性能介于体硅和全耗尽型SOI之间当当网
  • 全耗尽型SOI(FD-SOI):体区完全耗尽,具有更好的抗辐射性能中国知网

3.1.2 先进三维器件结构

随着工艺的发展,三维结构器件在抗辐射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FinFET技术:采用立体鳍状结构,栅极从多个方向包围沟道,提供更强的栅控能力。SOI FinFET结合了SOI工艺与FinFET结构的优点,具有优异的抗辐射特性中国知网。研究表明,双鳍FinFET器件在入射粒子能量较小时,抗单粒子效应能力比单鳍FinFET器件高很多中国知网

创新器件结构:如非对称L型肖特基接触Wavy-SOI-FinFET,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可以同时获得较高驱动电流和更低的单粒子瞬态电流中国知网

3.1.3 特殊材料与工艺优化

  • 高介电常数栅介质:替代传统二氧化硅,提高栅极电容,减小单粒子效应的影响百度百科
  • 碳纳米管材料:具有更为出色的抗辐照特性,包括高强度碳-碳共价键,纳米尺度横截面积,低原子数等,可用于发展新型超强抗辐照集成电路技术x-mol.com
  • 复合技术:如局部高掺杂技术、异质材料界面技术和重金属复合中心技术等,可有效改善器件的抗辐射性能百度百科

3.2 电路设计加固技术

电路级加固是通过特殊的电路结构设计来提高系统抗单粒子效应能力的方法。

3.2.1 冗余设计技术

三模冗余(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 TMR)

  • 基本原理:对关键数据或逻辑进行三重备份,通过表决电路对三个副本的输出进行比较,以多数结果作为正确输出m.21ic.com
  • 实现方式:可分为空间冗余和时间冗余。时间冗余是指3路时钟信号之间存在一定延迟,延迟值应大于SEU翻转的最大脉宽,可有效防止组合逻辑毛刺所带来的错误电子发烧友
  • 应用场景:适用于关键的时序电路,如触发器、寄存器等电子发烧友
  • 优缺点:TMR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但代价是芯片面积增大到原来的3倍多,且关键路径上引入了额外的延时,导致电路的运行速度下降电子发烧友

双互锁存储单元(Dual Interlocked Storage Cell, DICE)

  • 基本原理:DICE结构采用冗余节点设计,当单粒子击中其中一个节点时,其他节点可以保持原有状态,从而防止数据翻转万方
  •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存储单元的设计,如SRAM、触发器等百度文库
  • 优势:经典DICE单元可以在静态情况下有效地抗单粒子翻转,但是动态情况下抗单粒子翻转能力较差百度文库

其他冗余技术

  • 双模冗余:对外围电路中的锁存器采用双模冗余的方法,解决锁存器发生SEU的问题百度文库
  • 反馈式三模冗余:当三路数据中有一路出错后,通过判断纠错模块将出错的一路数据进行纠正处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X技术

3.2.2 错误检测与纠正技术

纠错码技术

  • 内置纠错码(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EDAC):作为备用的加固手段,提高电路抗单粒子翻转效应的能力中国知网
  •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存储器和数据传输系统中,可以检测并纠正单比特或多比特错误。

特殊电路结构

  • 分离位线的DICE结构:使存储单元在读写状态下具有一定的抗单粒子效应能力百度文库
  • 添加耦合电容:在存储节点添加耦合电容,可以提高电路的抗单粒子翻转能力中国知网
  • 10管冗余单元:通过增加冗余晶体管,进一步提高存储单元的抗辐射能力中国知网

3.3 版图设计加固技术

版图设计加固是在物理实现层面优化器件布局和互连,以减少单粒子效应的影响。

3.3.1 敏感节点分离技术

节点间距优化

  • 基本原理:增加关键节点之间的物理距离,减少单粒子产生的电荷被多个节点同时收集的概率百度百科
  • 应用场景:特别适用于DICE结构等冗余设计中,确保冗余节点不会同时受到单粒子的影响万方
  • 实现方法:在65nm工艺下,通过优化DICE触发器的版图设计,使其面积仅为商用结构触发器的1.8倍,同时保持了优异的抗单粒子翻转能力万方

关键节点屏蔽

  • 保护环(Guard Ring)技术:在敏感器件周围添加掺杂环结构,收集和疏导单粒子产生的电荷,防止其扩散到敏感区域X技术
  • 保护漏(Guard Drain)技术:用于抑制电荷的漂移扩散,对轰击NMOS晶体管所产生的单粒子瞬态进行加固X技术

3.3.2 特殊版图结构

大头条形栅结构

  • 采用大头条形栅的版图结构对器件进行抗辐照加固,可将SRAM的抗总剂量能力从50k rad (Si)提高到150k rad (Si)中国知网

非对称设计

  • 非对称L型肖特基接触结构:使得器件存在传统单栅金属模式和独立双栅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可以同时获得较高驱动电流和更低的单粒子瞬态中国知网

阱接触优化

  • 将PMOS晶体管靠近N阱接触布局,可以抑制PMOS晶体管中的寄生双极放大效应,进而减小粒子轰击PMOS晶体管所产生的单粒子瞬态脉冲宽度X技术

3.4 系统级加固策略

系统级加固是从整体架构和软件层面提高系统抗单粒子效应能力的方法。

3.4.1 硬件系统冗余

双机热备份

  • 关键系统设置双机热备份切换机制,当主系统受到单粒子效应影响时,可迅速切换到备份系统百度百科

模块化设计

  • 将系统划分为功能独立的模块,限制单粒子效应的影响范围,防止错误扩散。

3.4.2 软件容错技术

数据刷新机制

  • 定期刷新关键数据,防止错误累积百度百科

看门狗定时器

  • 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当系统异常时自动重启百度百科

软件单粒子防护

  • 利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硬件特性保护航天器芯片中的软件数据,不占用软件本身资源,有效防止单粒子效应的发生掌桥科研

3.4.3 轨道优化设计

轨道选择

  • 根据空间辐射环境特点,选择辐射相对较弱的轨道,减少航天器受到的辐射剂量百度

姿态调整

  • 在太阳耀斑等高辐射事件期间,调整航天器姿态,使关键电子设备尽可能避开高能粒子流的直接照射。

四、加固技术的综合比较与应用建议

4.1 各级加固技术的优缺点比较

不同层次的加固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工艺级加固

  • 优点:从根本上提高器件抗辐射能力,效果最为显著。
  • 缺点:成本高,开发周期长,抗辐射工艺线很难媲美普通商用工艺,沟道长度一般较商用工艺落后三到四代[PDF] 器件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概论

电路级加固

  • 优点:可在商用工艺基础上实现,灵活性高,成本相对较低。
  • 缺点:会增加电路面积、功耗和延迟,TMR等技术可能使面积增加到原来的3倍以上电子发烧友

版图级加固

  • 优点:不改变电路功能,对性能影响较小,可与其他加固技术结合使用。
  • 缺点:加固效果有限,难以应对高能粒子的直接轰击。

系统级加固

  • 优点:实现简单,成本低,可灵活应对不同的辐射环境。
  • 缺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单粒子效应问题,只能减轻其影响。

4.2 综合加固策略建议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要求,可采用以下综合加固策略:

关键任务航天器

  • 采用SOI或先进FinFET等抗辐射工艺
  • 关键电路采用TMR和DICE等冗余设计
  • 存储器采用纠错码保护
  • 系统级实施双机热备份和软件容错

成本敏感型航天器

  • 基于商用工艺,采用电路级和版图级加固技术
  • 关键模块采用DICE结构
  • 非关键模块采用保护环等版图加固技术
  • 系统级实施软件容错和数据刷新

短期任务航天器

  • 主要依靠系统级加固和软件容错
  • 关键电路采用版图级加固
  • 优化轨道和任务规划,避开高辐射区域

五、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单粒子效应是航天器芯片面临的主要辐射威胁之一,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和航天任务的日益复杂,其影响将更加显著。有效的加固措施需要从工艺、电路、版图和系统多个层面综合考虑:

  1. 工艺层面,SOI和FinFET等先进工艺为抗辐射设计提供了坚实基础。
  2. 电路层面,TMR和DICE等冗余设计技术能有效提高电路的抗单粒子能力。
  3. 版图层面,敏感节点分离和保护环等技术可以减少电荷收集和扩散。
  4. 系统层面,软硬件结合的容错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

5.2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航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抗单粒子效应的研究将朝以下方向发展:

  1. 新型材料与器件结构: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材料的应用,以及三维堆叠等新型器件结构的开发x-mol.com

  2. 智能化加固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自适应的抗辐射系统,能够根据辐射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加固策略。

  3. 低成本高效加固方法:在保证加固效果的前提下,结合系统级仿真、模块输入向量特点以及概率统计分析的方法,采用简化的加固电路与纠错电路结构中国知网

  4. 综合性评估与验证技术:发展更加精确、高效的单粒子效应评估和验证技术,如脉冲激光试验等,为抗辐射设计提供有力支持中国知网

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加固技术的综合应用,未来航天器芯片将具有更强的抗单粒子效应能力,为航天任务的成功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Key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