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AI+金融资管双核布局
2025/08/06·StepFun can make mistakes, check important info.
上海AI+金融及资管搞的比较出色的区是哪些?大模型实力如何?
来源
上海财大发布金融领域大模型评测榜单:理财AI“蚂小财”底座模型名列前茅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行动加速推进,大模型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持续落地。为全面评估金融领域大模型的专业、可靠程度,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推出金融领域大模型评估基准升级为FinEval 6.0,新增了金融严
上海大模型产业提速跑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正在持续迭代发展。近日,“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徐汇召开。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国内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上海将支持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的研发,推动大模型在金融、教
思考过程
Hmm,用户现在想了解上海在“AI+金融及资管”领域的表现区域和大模型实力,这需要整合之前搜索到的多份资料来系统回答。
先看区域布局:从“模速空间”在徐汇的定位(全国首个大模型生态社区)和陆家嘴的资管核心地位(全球资管中心功能区)能明确,徐汇(徐汇滨江“模速空间”)和浦东(陆家嘴)是两大核心区。徐汇侧重通用大模型孵化与多行业赋能,陆家嘴则聚焦资管垂直领域的技术落地,两者形成“通用+垂直”的互补格局。
大模型实力分通用和垂直两类:
- 通用层面,上海有“书生·浦语”开源模型、阶跃星辰Step系列等,还通过“模速空间”聚集60+上下游企业,覆盖金融、医疗等多场景;
- 垂直资管领域,蚂蚁“蚂小财”底座模型在金融严谨性评测中领先,冰鉴科技“本立道生”等金融垂类模型也通过备案,且陆家嘴启动《大模型在资产管理领域应用标准指南》制定,推动技术规范化。
用户可能是金融从业者或科技创业者,关注“哪些区有资源”“技术是否成熟”这类实操问题。回答时要突出区域产业生态(如模速空间的算力调度、陆家嘴的资管场景)和技术落地案例(如AI风控、智能投研),同时强调政策支持(浦东行动方案、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对发展的推动,让信息更具参考价值。
上海“AI+金融及资管”核心区与大模型实力解析
一、重点发展区域
上海“AI+金融及资管”呈现 “双核驱动+生态协同” 格局,核心区为浦东陆家嘴和徐汇“模速空间”:
-
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
- 定位:全球资管中心核心功能区,聚焦资管垂直领域AI应用。
- 产业基础:集聚8000+金融机构(含80%外资资管、40%外资法人银行、1/3公募基金),为AI提供海量资管场景(如智能投研、风控建模、财富管理)。
- 创新举措:
- 启动《大模型在资产管理领域应用标准指南》行业标准立项,联合机构制定资管AI技术规范;
- 举办“资管科技创新季”,定向对接资管机构与科技企业(2024年推动80+企业、150+资管机构合作);
- 集聚冰鉴科技、金仕达等50+金融科技企业,覆盖风控、交易、智能营销等资管全链条。
-
徐汇区·“模速空间”
- 定位: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侧重通用大模型研发+跨行业AI赋能(含金融场景)。
- 产业生态:
- 吸引60+上下游企业入驻,涵盖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15家企业通过国家大模型备案(占全国约20%);
- 搭建“算力生态超市”“开放数据平台”,提供超10万张算力卡、5TB多模态语料,降低大模型训练门槛;
- 标杆成果:上海AI实验室“书生·浦语”开源模型、无问芯穹“算力生态平台”等。
二、大模型实力:通用+垂直双轨突破
上海在AI大模型领域形成 “通用基础模型领先+垂直领域深度落地” 的优势:
-
通用大模型:技术迭代与生态集聚
- 头部产品:上海AI实验室“书生·浦语”(开源)、阶跃星辰Step系列、商汤“日日新”等,覆盖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生成等方向;
- 生态载体:“模速空间”作为核心枢纽,整合算力、数据、政策资源,2024年孵化24款备案大模型,技术迭代速度对标国际。
-
金融垂类大模型:场景深耕与标杆案例
- 技术领先:蚂蚁集团“蚂小财”底座模型在金融严谨性评测(FinEval 6.0)中排名第一,超出行业均值17分,聚焦理财AI的合规性与专业度;
- 产业覆盖:
- 风控领域:冰鉴科技“本立道生”大模型通过备案,为银行、保险提供企业级风控解决方案;
- 资管全链条:金仕达、万得等企业推出智能投研、交易监控、财富管理AI工具,覆盖“投前-投中-投后”资管流程;
- 标准引领:陆家嘴启动资管AI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技术方案规范化(降低试错成本,加速场景落地)。
三、政策与生态:顶层设计驱动产业升级
上海通过政策组合拳,强化“AI+金融及资管”的全球竞争力:
- 政策支持:浦东发布《高质量推进标杆性金融科技集聚区建设行动方案》,对资管AI场景应用、金融科技企业采购给予资金支持;上海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明确大模型在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规范。
- 人才培育:推出“AI+资产管理(AIAM)”复合型人才认证,联合复旦、高金等机构开展集训,解决“金融+AI”跨领域人才短缺问题。
综上,上海以陆家嘴(资管垂直深耕)+徐汇(通用技术赋能) 为双引擎,通过大模型技术突破、场景创新与政策引导,持续巩固“AI+金融及资管”的全国领先地位,并向全球输出技术标准与产业范式。
上海在“AI+金融及资管”领域的布局呈现 “双核驱动+生态协同” 格局,核心区及大模型实力如下:
一、重点发展区域:浦东陆家嘴+徐汇“模速空间”
1. 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
- 定位:全球资管中心核心功能区,聚焦资管垂直领域AI深度落地。
- 产业基础:
集聚8000+金融机构(含80%外资资管机构、40%外资法人银行、近1/3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形成“银行理财+保险资管+证券资管+外资资管”全业态,为AI提供海量资管场景(如智能投研、风险计量、财富管理)。
- 创新举措:
- 启动《大模型在资产管理领域应用标准指南》行业标准立项894,联合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制定资管AI技术规范;
- 举办“2025资管科技创新季”48,定向对接资管机构与科技企业(2024年推动80+科技企业、150+资管机构合作);
- 集聚冰鉴科技、金仕达等50+金融科技企业45,覆盖风控建模、智能交易、合规监管等资管全链条。
2. 徐汇区·“模速空间”
- 定位: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侧重通用大模型研发+跨行业AI赋能(含金融资管场景)。
- 产业生态:
- 吸引60+上下游企业入驻7,涵盖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15家企业通过国家大模型备案(占全国约20%)3;
- 搭建“算力生态超市”“开放数据平台”7,提供超10万张算力卡、5TB多模态语料,降低大模型训练门槛;
- 标杆成果:上海AI实验室“书生·浦语”开源模型3、无问芯穹“算力生态平台”等,技术迭代速度对标国际。
二、大模型实力:通用技术领先+垂直场景深耕
上海在AI大模型领域形成 “通用基础模型突破+金融垂类深度落地” 双轨优势:
1. 通用大模型:技术迭代与生态集聚
- 头部产品:上海AI实验室“书生·浦语”(开源多模态模型)、阶跃星辰Step系列、商汤“日日新”等,覆盖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生成、代码开发等方向;
- 生态载体:“模速空间”作为核心枢纽37,整合算力、数据、政策资源,2024年孵化24款备案大模型,技术迭代速度与国际同步。
2. 金融垂类大模型:场景深耕与标杆案例
- 技术领先:
蚂蚁集团“蚂小财”底座模型在金融严谨性评测(上海财大FinEval 6.0)中排名第一2,超出行业均值17分,聚焦理财AI的合规性与专业度;
- 产业覆盖:
- 风控领域:冰鉴科技“本立道生”大模型通过备案4,为银行、保险提供企业级风控解决方案;
- 资管全链条:金仕达(交易监控)、万得(智能投研)、讯兔科技(机构投研)等企业,推出覆盖“投前-投中-投后”的AI工具;
- 标准引领:陆家嘴启动资管AI行业标准制定48,推动技术方案规范化(降低试错成本,加速场景落地)。
三、政策与生态:顶层设计驱动产业升级
上海通过政策组合拳,强化“AI+金融及资管”的全球竞争力:
- 政策支持:浦东发布《高质量推进标杆性金融科技集聚区建设行动方案》11,对资管AI场景应用、金融科技企业采购给予资金支持;上海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明确大模型在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规范;
- 人才培育:推出“AI+资产管理(AIAM)”复合型人才认证10,联合复旦、高金等机构开展集训,解决“金融+AI”跨领域人才短缺问题。
综上,上海以陆家嘴(资管垂直深耕)+徐汇(通用技术赋能) 为双引擎,通过大模型技术突破、场景创新与政策引导,持续巩固“AI+金融及资管”的全国领先地位,并向全球输出技术标准与产业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