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调查清单
待核查内容1:太平公主的真名是李令月
行动计划
让我开始进行核查:
Search
太平公主 真名 李令月 史料记载我需要核查太平公主的真名是否为李令月。让我开始搜集更多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
Search
太平公主 真名 李令月 史书记载 全唐文 代皇太子上食表我需要进一步了解《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的原文及其解读,以确认太平公主的真名是否为李令月。
本网页介绍了唐代文学家崔融创作的散文《代皇太子上食表》。该文收录于《全唐文》,是以皇太子口吻代拟的表文,主要内容涉及太平公主出嫁之事。文中引用《诗经》《周易》等典籍来阐述礼制,展现皇室恩泽与尊师重礼的意义。网页完整呈现了作品原文,并介绍了作者崔融的生平。崔融(653-706)字安成,齐州全节人,为"文章四友"之一,上元三年登科,历任崇文馆学士、著作郎、凤阁舍人等职。他曾任唐中宗太子时期的侍读,后因谄附张易之兄弟被贬,最终因参修《则天实录》之功封清河县子。崔融原有文集六十卷已散佚,现存作品收录于《全唐文》四卷和《全唐诗》一卷。
关于《代皇太子上食表》原文及其断句理解,网页提供了完整的原文:
"代皇太子上食表
臣某言: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诗人之作,下嫁于诸侯;易象之兴,中行于归妹。又臣铜楼再惕,常荷荫于中慈;金屋相惊,忽承恩于内辅。周官典瑞,旁稽聘女之仪;晋朝加玺,兼采纳妃之制。圣怀感尉,皇泽沾儒,愿垂扶木之光,俯遂甘芹之请。谨上礼食若干举如列。尊师四学,虽有谢于温文;问竖三朝,窃无违于视膳。谨遣某奉表以闻。"
从文本内容可知,这是一篇由崔融代皇太子所写的上食表文,主要涉及太平公主出嫁之事。文中多处引用典故:如"诗人之作,下嫁于诸侯"引用《诗经》,"易象之兴,中行于归妹"引用《周易》,这些都是为了陈述礼制。
文中"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表明太平公主嫁给了李氏家族成员。"铜楼再惕"和"金屋相惊"等用典表达了皇太子对皇室恩泽的感谢。"尊师四学"和"问竖三朝"则体现了尊师重礼的思想。
虽然网页提供了原文,但没有提供详细的断句解析和现代汉语翻译,对于理解全文的确切含义有一定局限。
无与问题相关的图片内容。
我需要查找更多关于这个争议的权威解读,特别是关于"李令月"是否为太平公主真名的学术观点。
Search
太平公主 李令月 断句争议 学者 辟谣已核查结论清单
已核查内容1:太平公主的真名是李令月
待补充核查清单
待核查内容1:《旧唐书》和《新唐书》关于太平公主的原始记载
待核查内容2:台湾学者雷家骥是“李令月”说的最初提出者
行动计划
让我开始进行核查:
Search
旧唐书 新唐书 太平公主传 原文我需要查看《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关于太平公主的原文记载,以确认其中是否提及太平公主的真名。
Search
旧唐书 卷183 太平公主传 原文我需要查看《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太平公主传的完整原文,以确认是否提及她的真名。
本网页是《旧唐书》卷183的内容,主要记载了唐朝外戚家族的兴衰历史。开篇以议论形式阐述了外戚家族往往因恃宠而骄奢导致覆灭的历史规律。全文记载了多个唐朝外戚家族的兴衰历史,包括独孤懷恩、竇德明家族、长孫氏、武氏、韋氏、王氏等。其中详细记载了武则天时期武氏家族的兴盛,以及太平公主的专权与覆灭。文中特别记载了太平公主的生平事迹,她是高宗少女,因为是则天所生而特别受宠,嫁给薛紹后又改嫁攸暨。她在神龙元年预谋诛杀张易之有功,被加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实封五千户。随着权力不断扩大,她最终在先天二年(713年)七月被玄宗赐死于家中。文章以史论形式总结了外戚家族兴衰的规律,强调了"福盈者败,势压者顛"的历史教训。
在这个网页中,关于太平公主的记载是与探究问题相关的重要内容。根据网页内容,太平公主的传记记载如下:
太平公主是高宗的小女儿,因为是武则天所生而特别受宠爱。初期嫁给了薛紹,但在垂拱年间薛紹被诬告与诸王谋反而被处死,后来武则天私下杀了攸暨的妻子,将攸暨配给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身材丰硕,额头宽广,下巴方正,很有权谋,武则天认为她像自己,因此常让她参与谋议。在宫禁严峻的环境下,太平公主也谨慎自检,主要致力于装饰自己的宅邸。二十多年间,唐朝只有太平一位公主,她的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后,丈夫是亲王,儿子是郡王,地位尊贵无比。永淳年间之前,亲王实封八百户,最多一千户;公主出嫁三百户,公主加五十户。而太平公主的湯沐邑有一千二百户,圣历初年增加到三千户。
神龙元年,太平公主参与诛杀张易之的谋划有功,被进封为"镇国太平公主",相王也加号为"安国相王",两人实封各增至五千户,赏赐无数。公主的两个姓武的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姓孽的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有实封。景龙二年(708年),公主的儿子崇简、崇敏、崇行被授予三品官职。
中宗仁善,韦后和上官昭容掌管宫中事务,但都认为自己的智谋不如太平公主,非常畏惧她。太平公主日益骄横,她推荐的朝臣多升至高官,文人学士拜访她的人,如果贫困,她就赠送金帛,士人也都称赞她。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韦后作乱称制,拥立温王。玄宗住在临淄邸,愤怒地想要平定内乱。太平公主也参与了这个计划,让她的儿子崇简跟随玄宗。当温王被立为皇帝几天后,天下人心都归向相府,难以维持。太平公主入宫向年幼的皇帝启奏,说王室多有变故,需要依靠年长的君主,于是带着幼主下来,与玄宗和大臣一起拥立睿宗为皇帝。
太平公主因此立下大功,更加尊贵重要,实封增加五千户,总共一万户。她的三个儿子崇行、崇敏、崇简都被封为异姓王。每次入宫奏事,都能坐着交谈很长时间,她说的话都被采纳。她推荐的人或者迅速升任清要职位,或者成为南北衙将相,权力超过皇帝。军国大事,必须经她参与决定,如果她不上朝,宰相就会到她府上商议可否。
太平公主因此越发骄傲,她的田园遍布近郊肥沃之地,市场上的交易和制作器物,吴、蜀、岭南地区的供送,路上络绎不绝。她的华丽帐幕、音乐车马,与宫中相同。侍女穿着华丽丝绸,常有数百人,仆人监管者必有上千人。外州供应的狗马玩物美食,无法计数。有胡僧惠范,家中富有财宝,善于结交权贵,太平公主与他私通,奏请封他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官,封公,财货流通于江剑地区。太平公主害怕玄宗英武,便联结将相,专门谋划异计。当时七个宰相中有五个出自她的门下,常元楷、李慈掌管禁军,常私下拜见太平公主。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玄宗在武德殿,情势渐渐危急,于是调兵诛杀了太平公主党羽竇懷貞、蕭至忠、岑羲等人。太平公主急忙躲入山寺,几天后才出来,被赐死于家中。太平公主的诸子及党羽死者数十人。查抄她的家产,财货堆积如山,珍奇宝物,可与皇宫相比,马牧羊牧田园质库,数年征收不尽。惠范家产也有数十万贯。
网页中没有与太平公主或《旧唐书》卷183相关的图片。
我需要查看《新唐书》中关于太平公主的记载,以便对比两部史书中的内容,确认是否提及她的真名。
Search
新唐书 太平公主传 原文已核查结论清单
已核查内容1:太平公主的真名是李令月
待补充核查清单
待核查内容1:《新唐书》关于太平公主的原始记载
待核查内容2:台湾学者雷家骥是“李令月”说的最初提出者
行动计划
让我开始进行核查:
这个网页展示了《新唐书》中关于唐代公主的记载,包括世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和玄宗等皇帝的女儿们。内容按照皇帝顺序和公主排序记录了她们的封号、婚姻、重要事迹和结局。特别详细记载了太平公主的生平,包括她的政治影响力、权势、财富和最终的结局。网页内容是《新唐书》原文的一部分,保留了古代史书的记述风格,展现了唐代宫廷女性的生活和政治角色。每位公主的记载详略不一,有些仅有简单的封号和婚嫁记录,有些则有详细的生平事迹,特别是那些在政治上有重要影响的公主。
在《新唐书》中,太平公主的传记内容十分详实,记载于第48-55条。太平公主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的女儿,武则天极为宠爱她。公主年轻时曾被安排为道士以求冥福,后来吐蕃请求和亲,但武则天不愿将她嫁给外族,便以修建道观为由拒绝。
太平公主先后嫁给薛绍和武攸暨。她面额宽广,性格多谋,武则天称她"类我"。公主在武则天统治期间内助外检,深得武则天信任。随着权力增长,她的封邑从最初的三百户增至五千户,甚至后来达到万户,远超其他公主。
在神龙政变后,太平公主与韦后、上官昭容形成政治对立。玄宗即位前,太平公主参与了诛杀韦氏的密谋。睿宗即位后,太平公主权势达到顶峰,朝廷大事非经她决定不能下达,宰相需到她府上咨询决断,天子几乎只是在文书上画押而已。
太平公主拥有极其丰厚的财富,田园遍布京畿地区,各地珍宝充满府邸,侍女数百,奴仆千人,陇右牧马达万匹,生活奢华程度与天子相当。她还与宰相窦怀贞、岑羲等人密谋废黜太子,但事情败露,于先天二年(713年)被赐死于府中。她的财产被没收,瑰宝如山,三年都未能清点完毕。
太平公主的一生展现了唐代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巨大影响力,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她的结局也说明了过度权势最终导致的悲剧性后果。
图片1:
注意:网页中没有其他与太平公主直接相关的图片,只有这个导航用的小图标重复出现在每个条目前。
我需要查看更多关于《新唐书》中太平公主传的原文,以确认是否提及她的真名。
由于提供的网页内容非常有限,只包含了网站的版权声明、引用规则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没有包含任何关于《新唐书》或太平公主传的内容,我将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该网页内容为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hinese Text Project)网站的页脚信息,包含版权声明、引用规则、禁止行为和联系方式等。网站内容版权归属于2006-2025年,要求引用内容时需附上网站链接http://ctext.org/zhs。网站明确禁止使用自动下载软件批量下载网页,违者将被自动封锁且不另行通知。页脚还包含ICP备案号(沪ICP备09015720号-3)和用户反馈渠道。网站鼓励用户支持其发展,并提供了相关链接。整体而言,这是一个专注于中国古代文献电子化的学术网站的标准页脚信息,没有包含任何实质性的古籍内容或太平公主相关资料。
无与问题有关的内容。提供的网页内容仅包含网站的版权声明、引用规则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没有任何关于《新唐书》或太平公主传的内容。
网页内容中没有提及任何图片,因此无法提取与问题相关的图片。
我需要继续查找《新唐书》中关于太平公主的记载,以确认是否提及她的真名。
Search
新唐书 卷83 太平公主传 原文我需要查找更多关于雷家骥提出"李令月"说的信息,以确认这一说法的来源。
Search
雷家骥 太平公主 李令月 论文已核查结论清单
已核查内容1:太平公主的真名是李令月
待补充核查清单
待核查内容1:台湾学者雷家骥是“李令月”说的最初提出者
行动计划
让我开始进行核查:
Search
雷家骥 唐代 太平公主 李令月 著作我需要继续查找雷家骥关于太平公主名字的原始论述,以确认"李令月"说法的来源。
Search
雷家骥 武则天传 太平公主 李令月我需要查找雷家骥的《武则天传》中关于太平公主名字的具体论述,以确认"李令月"说法的来源。
这个网页内容主要介绍了唐朝女性政治家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的生平与政治活动。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母亲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她先后嫁给薛绍和武攸暨,生有四子三女。太平公主参与了多次政治变革,包括神龙革命、唐隆之变等,在唐中宗和睿宗时期权势达到顶峰。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被唐玄宗李隆基指控谋反,最终被赐死于家中。网页还特别提到了关于太平公主本名的争议,其中引述了雷家骥在《武则天传》中的观点,认为"李令月"可能是太平公主的真名,理由是古代没有"妾+姓"的自称习惯,且太平公主的哥哥李旦原名李旭轮,正好与李令月一名日月相对。
关于雷家骥在《武则天传》中论述太平公主名为李令月的内容,网页中有明确记载:
在网页的注释部分,第1条注释中提到:学者雷家骥在著作《武则天传》中认为,如果以"令月嘉辰"为祝贺语,则"妾李"两字说不通,因为古代没有以"妾+姓"自称的习惯,正确的自称应该是"妾李氏"或者"妾李某某"或者"妾某某"。此外,太平公主的哥哥李旦原名李旭轮,正好与李令月一名日月相对,所以雷家骥认为李令月才是太平公主的真名。
这一论述是针对《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中"太平公主妾李"的解读,有学者如赵炎和蒙曼认为"妾李"只是祝贺用语,而雷家骥则从古代称谓习惯和太平公主哥哥名字的角度,支持"李令月"是太平公主本名的观点。
网页中没有直接与"李令月"这一名字相关的图片,也没有太平公主的肖像图片。网页中提到的图片标记都是引用标记,如"img-reference.png"和"img-sup-note.png",这些是引用符号而非实际图片。
我需要查找更多关于雷家骥对"李令月"说法的论述,以及其他学者的观点。
Search
蒙曼 赵炎 太平公主 李令月 断句争议已核查结论清单
已核查内容1:太平公主的真名是李令月
让我开始进行核查:
本次核查共涉及 1 条内容,其中 1 条经证据证实不可靠。
核查发现,"太平公主的真名是李令月"这一说法缺乏可靠史料支持,源于对唐代文献《代皇太子上食表》中一句话的有争议断句。正史《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均未记载太平公主的闺名,仅以封号称之。"李令月"说法的主要支持者为台湾学者雷家骥,但其断句方式受到多数学者质疑,认为"令月嘉辰"应作为固定词组理解,而非将"令月"视为人名。
建议用户在讨论历史人物时,区分已确认的史实与存在争议的说法,不宜将"李令月"作为太平公主确定的名字进行传播。
原文陈述 | 可靠性分析 | 证据 |
---|---|---|
太平公主的真名是李令月 | 不可靠 这一说法缺乏可靠史料支持,源于对《全唐文》所载崔融《代皇太子上食表》中"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一句的有争议断句。多数学者认为正确断句应为"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其中"令月嘉辰"是固定词组,意为"良辰吉日"。 中国正史《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均未记载太平公主的闺名,仅以"太平公主"称之。2013年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中,太平公主被称为"镇国太平公主",同样未提及其本名。 |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其中有句'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乍一看太平公主确实叫李令月。然而这句话应当读作:'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这样符合骈文对仗工整的特点。'令月'直译为'吉利的月份',一般用来代指良辰吉日,是恭维的话。与后面的'嘉辰'意思相同。"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008/432092.html(2020-08-21) "台湾学者雷家骥断句为'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于是认为太平公主名叫李令月。这种断句显然有误,正确断法应是'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因为唐代公主给皇帝上书时常自称为'妾李氏',不需写名,这是当时通行的规矩;而'令月嘉辰'在当时固定使用,指好月份好时辰,一如成语,拆开使用不伦不类。" https://m.weibo.cn/status/PuYfMd0yY(2025-06-04) "事实上,太平公主和唐代大多数公主以及广大女性一样,没有在史籍记载中留下自己的名字。2013年陕西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中,太平公主只是被称为'镇国太平公主',未提及其本名。" https://m.weibo.cn/status/PuYfMd0yY(2025-06-04) "有说李令月是太平公主的名字,所依据的是《全唐文》中崔融撰写的《代皇太子上食表》……但李令月之名尚存争议,因为古代文章不含标点,理解或有偏差……《西京杂记》中也有'令月嘉辰'的身影:'赵飞燕为皇后,其弟在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令月嘉辰,贵妃懋应大册……'由此可见'令月嘉辰'不予以断句更加合适。" http://www.360doc.cn/article/36319167_1089327289.html(2020-07-01) "太平公主者,高宗少女也。以则天所生,特承恩宠。初,永隆年降驸马薛绍。……先天二年七月……太平公主遽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8%88%8A%E5%94%90%E6%9B%B8/%E5%8D%B7183(2025-01-12) "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所生,后爱之倾诸女。荣国夫人死,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仪凤中,吐蕃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马怀素、中书舍人李猷、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选人李钦、胡僧惠范等谋废太子。……先天二年,赐死于第。"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309076&remap=gb(发布时间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