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用户提供的是一张AB实验的数据表格,我需要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盘”“独立页”“非独立页”三个维度的启播率变化。
表格中“启播率 = (分子 / 分母)”,所以启播率是转化率的一种体现(分子是成功启播的数量,分母是总样本数)。
先整理数据:
对照组:
实验组:
用户的问题是:为什么实验组里,独立页和非独立页的启播率都负向,而大盘的启播率正向?
关键是要理解“大盘”的构成。从表格看,大盘、独立页、非独立页是三个独立的分类,但大盘的启播率不是独立计算的,而是可能由独立页和非独立页的数据组合而来。
观察对照组的大盘:分母106 = 独立页分母73 + 非独立页分母33(73+33=106),分子78 = 独立页分子64 + 非独立页分子14(64+14=78)。所以,大盘的启播率实际上是“独立页启播率”和“非独立页启播率”的加权平均(权重是各自的分母数)。
同样,实验组的大盘分母110 = 独立页分母86 + 非独立页分母24(86+24=110),分子84 = 独立页分子74 + 非独立页分子10(74+10=84)。
现在,计算大盘启播率的变化:
独立页和非独立页的变化:
大盘的上升是因为虽然独立页和非独立页的启播率都下降,但独立页的权重更高(分母大),且独立页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加上非独立页的下降幅度小且权重低,整体加权后大盘仍上升。
具体计算权重:
大盘启播率 = (独立页启播率 × 独立页权重) + (非独立页启播率 × 非独立页权重)
对照组大盘: (87.67% × 68.87%) + (42.42% × 31.13%) ≈ 60.39% + 13.20% = 73.59%(接近73.58%)
实验组大盘: (86.05% × 78.18%) + (41.67% × 21.82%) ≈ 67.30% + 9.09% = 76.39%(接近76.36%)
现在,为什么独立页和非独立页启播率负向?可能的原因:
总结原因:
最终,实验组大盘启播率正向是因为:独立页用户增多,且独立页启播的绝对数量增加(74 vs 64),尽管转化率略降,但高转化率用户的规模扩张带来了大盘整体提升;非独立页用户减少且转化率略降,但其影响因规模缩小而被削弱。
回答时,需要用中文清晰解释这些点。
要理解AB实验中实验组启播率的变化,我们需要从**流量结构(分母)和转化效率(分子/分母)**两个维度分析。以下是逐步推理:
表格中“大盘”的启播率并非独立计算,而是独立页 + 非独立页的加权平均(权重为各自的分母占比)。
用户观察到:
这种“大盘升、子类降”的现象,核心是流量结构的剧烈变化 + 子类转化效率的微小波动共同导致。
实验组中,独立页的用户占比大幅提升,非独立页的用户占比显著下降,直接改变了“大盘”的构成逻辑:
简单说:实验组把更多用户“分配”到了独立页,更少用户分配到非独立页。
独立页和非独立页的启播率虽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且权重变化放大了正向影响:
独立页:
非独立页:
大盘启播率是“独立页启播率 × 独立页权重 + 非独立页启播率 × 非独立页权重”的加权和。实验组中:
用数据模拟(近似计算):
实验组的改动(如功能迭代、流量分配策略)导致了:
实验组大盘启播率正向,是**“独立页用户暴增(权重提升) + 独立页启播率微降但绝对分子增长 + 非独立页用户锐减(权重下降) + 非独立页启播率微降但影响被稀释”**共同作用的结果。简言之:流量结构的“结构性利好”(独立页权重提升)压倒了子类转化效率的“微小利空”,最终推动大盘启播率上升。